世界名著大师课:英国卷
作者简介
世界文学领域的48位名家,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20所名校的外国文学、中文院系,包括获鲁迅文学翻译奖的翻译家、各类文学研究奖获得者,包括王智量、蓝英年、柳鸣九、陈惇、叶廷芳、郑克鲁、郭宏安等。其中,英国卷由刘洪涛、张冲、王宏图、陆建德、汪洪章、孙建、刁克利、季进、生安锋、张国龙、姚建彬、窦可阳等十多位名家撰写。
内容简介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的戏剧。我们将从这部戏剧的素材来源和剧情背景谈起,看看男主角罗密欧如何浪子回头,从一个纨绔少年转变为一个真诚的恋人,以及他与朱丽叶的爱情为何会成为不朽的传奇。随后,我们还将深入挖掘这部剧作体现的命运观念,以及命运观念背后隐藏的一些有趣的知识。 相信很少有人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大家都爱读的青春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一见钟情、热烈相爱,又双双殉情,把真爱的力量和美演绎得酣畅淋漓。因为对爱情的表达既直接,又真诚热烈,这部剧作成为表达真爱的典范。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到底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 自1594年问世至今,它一直都是世界各地戏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长演不衰。而自19世纪后期人类发明电影开始,到2017年底,各个国家根据《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电影,包含11部默片、41部有声电影,加起来共计52部,这个数量,在文学名著电影改编的排行榜中,即使不是最多的,也必定是居于前列的。 中国的读者、观众对这部戏剧可能会更多一份特别的感情。因为这部戏剧与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还有民间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有异曲同工之美。人们也往往喜欢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这更增添了这部真爱传奇戏剧的魅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发生在意大利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维罗纳。这座城市兴建于古罗马时代,北靠阿尔卑斯山,西邻米兰,东接水城威尼斯,意大利第二大河阿迪杰河穿城而过。虽然这座古老的城市有无数的风景名胜古迹,但真正使它闻名于世的正是莎士比亚的这部戏剧。也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罗纳成了全世界渴望得到真挚爱情的人们的朝圣之地。 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因为作家笔下的描写而出名,或者在描写之后更增添魅力,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中国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湖南湘西,莫言笔下的山东高密,法国作家雨果笔下的巴黎,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的伦敦等,都是如此。 英国的莎士比亚怎么会想到写这一对意大利维罗纳情人的故事呢? 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故事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取材自一位英国诗人亚瑟?布鲁克在1562年出版的长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哀史》。但是这部长诗同样不是原创,它依据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在1554年写的短篇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1559年由法国人皮埃尔?巴蒂斯塔据此翻译的法文本。 而在班戴洛之前,这一对苦命鸳鸯的故事早已在意大利各地流传。在多种早期的版本中,故事的发生地均为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锡耶纳,并不在维罗纳。那个时代的人并没有现代人的版权意识,一个好的文学素材或故事,大家都可以使用,没有谁来限制。 莎士比亚已知的戏剧作品,绝大多数都借用了前人已有的素材。但他具有一种“点石成金”的神奇本领,他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再创作,把它们打造成一部部文辞华美、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创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发生地维罗纳,大家肯定有人去过这座城市旅游,我自己也有幸到过这座城市。当地人坚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发生在维罗纳;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居然还找到了朱丽叶的“故居”——它的位置在老城的中心地带,就是现在的卡佩罗路23号。这是一座典型的意大利中世纪时期的住宅,高大的围墙里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对着庭院的房屋二楼有一个伸出来的阳台,据说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在这个阳台的上下互相倾诉衷肠的。 在庭院里,还有一尊后人立的朱丽叶铜像作为永久的纪念。但“故居”最引人注目之处,还是游人在墙上写下的各种语言的爱情誓言。在距住宅有一段距离的小巷的墙上,也写满了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游客留言;进入庭院,留言更是一层层地覆盖在墙上。 至此,谁还会计较维罗纳到底是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呢?人们需要有这样一个美丽、宁静、古老的小城,来安置这个故事,让世界各地的爱情“朝圣者”们前来表达他们对真爱的钦慕和敬意。如果现实中没有,人们也会创造这样一个地方。 回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本身。 《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1594年,是莎士比亚第一个时期的一部悲剧作品。此时,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欧洲发展了300多年,正进入到它的晚期,也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晚期;在中国,是明朝晚期的万历年间,四年后的1598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辞官回家专注于文学、戏剧创作,写出了《牡丹亭》。 后人们根据创作类型、思想倾向和风格等因素,把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1590年到1600年,在莎士比亚26岁到36岁之间,主要创作的是历史剧和喜剧。像《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历史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喜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是从1601年到1607年,在莎士比亚37岁到43岁间,主要创作的是悲剧。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都写于这个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从1608年到1612年,在莎士比亚44岁到48岁之间,他创作了《暴风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传奇剧作品。 每一种戏剧类型都有它特定的风格,例如喜剧明朗乐观,悲剧沉郁悲怆,传奇剧空灵奇幻。不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于第一个时期的悲剧作品,有点“跨界”的意思。所以,它虽然是一部悲剧,但仍然洋溢着这一时期的喜剧作品所具有的浓郁的抒情气氛和浪漫色彩;而其中的戏剧冲突主要源于外部环境,不像第二个时期的悲剧那样,是源于人物内在的情感或性格。 但也正因为是悲剧,它就具有一些与第二个时期的悲剧一致的特征,这就是对生活中一些根本性的破坏力量与人类天性中的缺陷,有了一定的洞察力。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已经开始注重挖掘这些内在因素了。 例如,在莎士比亚写于第二个时期的四大悲剧中,造成其中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情感或性格。像哈姆雷特的思想家人格、李尔王的狂暴刚愎、奥赛罗的轻信与猜忌、麦克白的野心,这些性格和情感因素,主人公们无法自觉,也无法逃避,直到把他们送上了不归路。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身上那种狂热的激情,以及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也就是西方人称之为“命运”、东方人称之为“因果”的力量,都不是莎士比亚第一个时期的喜剧人物所具有的特质,而是第二个时期的悲剧人物才具有的。 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具体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这部戏剧共有5幕24场,外加2篇开场诗。剧中的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个家族,因为世仇宿怨闹得维罗纳不得安生。 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正在追求一位名叫罗瑟琳的女子,被拒绝后十分忧伤。罗密欧的好友茂丘西奥想让他散散心,就拉他去参加凯普莱特家举办的舞会。在舞会上,罗密欧遇到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随后在花园幽会,难舍难分。 罗密欧找到劳伦斯神父,请神父为他们秘密举行了婚礼。不久,罗密欧遭到凯普莱特家族成员提伯尔特的挑衅,为维护荣誉,罗密欧只好与他比剑,并杀了他,结果被城市统治者亲王驱逐出了这座城市。罗密欧藏进劳伦斯神父的寺院,当晚与朱丽叶偷偷相见,缠绵一夜。 朱丽叶的父亲因为亲人之死十分悲伤,决定答应朱丽叶的追求者——亲王的亲戚帕里斯的求婚,而且把婚礼安排在两天后举行。朱丽叶听到这一消息如五雷轰顶,赶紧去找劳伦斯神父寻求解决办法。 神父帮她出了一个冒险的主意:假意答应这门婚事,但在结婚前服下一种药水,让她看上去像死了一样。家人以为她真的死了,就会哀悼她,把她放入家族的墓穴。神父将此事通知罗密欧,使他能在朱丽叶醒来后带她远走高飞。 朱丽叶依计服了药,假死过去。但事有不巧,神父派去的送信人没有把信送到流亡曼多亚的罗密欧手里。罗密欧误以为朱丽叶已死,决定随她同赴黄泉。罗密欧带着毒药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见到前来哀悼的帕里斯,与他相斗并杀了他,随后自己服毒死去。 朱丽叶醒来,见到死去的爱人,绝望中用罗密欧留下的匕首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两个家族的人闻讯赶来,神父向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在目睹了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后,两个家族决定结束他们的世仇,维罗纳也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这个故事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主人公的命运惹人同情、令人感叹,但我们真的读懂了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命运了吗?未见得。 后面的几节,我将深入分析他们爱恋的经过,一步步揭开他们的命运之谜。 ▲解决快节奏时代的经典阅读困境,名家解读经典,能帮助忙碌的现代人,尤其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摆脱阅读时间匮乏、无暇阅读原著和读不懂、理解不透外国文学作品的双重困境。 ▲名著经久不衰,经典陪伴一生,它们具有普世性价值和恒久意义。名家解读注重结合社会生活,谈论当下热点话题和社会现象,为读者理解人生和现实生活增加更多的维度与视角。 ▲作者团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十多位的教授和学者,熟读一手外文原著,从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到全书精华,紧贴原著条分缕析地讲解,告诉读者名著好在哪里,如何阅读一本好书。 ▲覆盖了教育 部语文教材高中课程中的必读文学经典名著,非常适合中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量,也能提升中学生的应试能力、丰富写作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