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
作者: 编者:刘世锦|责编:马媛媛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
ISBN: 9787521747546

作者简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研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等领域。是《读懂“十四五”:新发展格局下的改革议程》《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战疫增长模式》等一系列近年来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的直接领导者和主笔者。参加中共十八届三中、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大报告的起草工作,是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等。 曾多次获得全国性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奖励,包括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发展研究特等奖。

内容简介

导言 双碳之解 刘世锦 进入 2022 年后, 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下的经济减速不期而至, 中国经济面临着较以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这些事件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复杂, 有些可能带来长期的结构性改变。挑战不仅来自事实本身, 还来自对同一事实的认识分歧乃至冲突。 但经济仍然是重要的, 当务之急是中国经济能够重返稳定增长的轨道。作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研究项目, 本书将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作为主 题。 如同以往, 这篇导言将首先讨论 2022 年的宏观经济态势,然后聚焦于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些基础性、长期性议题。我们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双碳不仅是一个减排问题, 还意味着更广义上 的发展方式转型。在此背景下,我们依次讨论了协同机制、减碳战略,提出了进取型减碳战略的三支柱体系及其实施路径。 稳增长重在稳预期 2021年前两个季度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基本符合预期。第三季度出现明显回落,增速低于5% , 第四季度进一步降低至4% 。宏观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投资快速下滑。我们采用的腾景国民经济 运行全口径数据库显示, 按不变价当月同比口径, 投资增速在7月出现负增长, 降幅最大超过 7% ; 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在5月和8月进入负增长, 降幅也都超过10% 。 这是除了2020 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外, 很长时期以来未曾有过的现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回避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 明确提出 经济增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增速下行的短期因素是疫情反复、 限电停产、 供应链冲击, 包括上游原材料限产、涨价, 缺芯、缺柜、缺工等。中长期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基建投资项目储备不足, 地方债务风险加大, 投资回 报降低, 融资能力下降, 反映的是有效投资需求下降。 房地产投资总体上已过峰值期, 近年来拉动增长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结构性潜能也在回落, 不大可能重返若干年来的较高增速轨道。 我们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关于中国与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终端需求结构的比较研究显示, 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相同 人均收入水平下, 中国的基建投资比重较 OECD 国家高出一倍以上, 房地产投资比重也高出 30% 以上。换句话说, 我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可能在前些年已经出现潜能透支的问题。 疫情开始后的前两年, 我国平均经济增速是 5. 1% , 2022 年政府提出的增长目标是 5. 5% 。三年间 GDP都停留在 5% ~ 5. 5% 的增速区间, 这是疫情期间的阶段性现象, 还是常态化的调整? 我们倾向于后一种判断, 也就是说, 与疫情前相比,中国经济中速增长平台重心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下移。 疫情前,人们还在争论是否要“保6”, 而近三年和此后一段时期, 中国经济将会处在 5% ~ 5.5%的增长平台上。 (未完) 1.聚焦当前“双碳”和绿色经济的热点政策 2.解读“双碳”政策下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3.全景式解读中国经济,研判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4.精准研判中国经济走势,多次得到现实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