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全集----宋明理学概述(繁体竖排版)

钱穆先生全集----宋明理学概述(繁体竖排版)
作者: 钱穆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104.00
折扣价: 79.92
折扣购买: 钱穆先生全集----宋明理学概述(繁体竖排版)
ISBN: 9787510806971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内容简介

宋学之兴起 中国历史,应该以战国至秦为一大变,战国结束了 古代,秦汉开创了中世。应该以唐末五代至宋为又一大 变,唐末五代结束了中世,宋开创了近代。晚清末年至 今又为一大变,这一大变的历史意义,无疑是结束了近 代,而开创了中国以后之新生。我们若要明白近代的中 国,先须明白宋。宋代的学术,又为要求明白宋代一至 要之项目与关键。 南北朝隋唐,是佛学的全盛期。武则天以后,禅宗 崛兴。直到唐末五代,佛学几乎全归入禅宗。五代时永 明禅师,他在长期黑暗与战乱中,写成一百卷的《宗镜 录》。他是唐末五代惟一大师,他的书,也成为唐末五 代惟一巨著。然而佛学盛运,到他时代也近衰落了。他 的书,极像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想包罗和会战国诸子各家各派的学说,永明禅师的《宗 镜录》,也想包罗和会佛学各宗派之歧见。一时期的学 术思想,到了包罗和会的时期,似乎便在宣告这一时期 学术思想之衰歇。 除却佛学,所剩只是晚唐以来进士轻薄的诗,以及 如南唐二主之词,这一类颓废无力的小文艺。在此形势 下,时代需要有新的宋学之出现。但新的宋学之出现, 还是迟迟其来。需要虽急迫,而产生则艰难。所谓新宋 学,须到胡瑗、孙复才像样。所以说宋世学术之盛,安 定(胡)、泰山(孙)为之先河,这已在宋兴八十年的 时期了。 中期宋学 宋学之发展,显和初期不同。初期宋学,是在一大 目标下形成多方面活动,中期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较之初期,精微有余,博大转逊。初期风气,颇多导源 于韩愈,因遂注意于文章。北方如柳开、石介,南方如 欧阳修、王安石,更属显见。惟其注意文章,故能发泄 情趣。人生必然与文艺结不解缘,而中期则绝少对文章 有兴趣。周敦颐先已有“虚车”之讥。韩愈说:“文以 载道。”文不载道如虚车。但二程兄弟,讲学多用语录 体,直如禅宗祖师们,虽是洁净朴实,但摈弃文学,便 减少了活的人生情味,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初期都热 心政治,南方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北方如司马 光,都在当时政治舞台上有轰轰烈烈的表现。即如北方 孙復、石介,也决非隐士一流。介作《庆历圣德诗》, 分别贤奸,直言无忌,掀起了政治上绝大波澜。他死后 ,几乎剖墓斵棺。中期诸家,虽并不刻意隐沦自晦,但 对政治情味是淡了。他们都只当几任小官,尽心称职, 不鸣高,不蹈虚。初期诸家如伊尹,中期诸家如柳下惠 ,他们的政治意态实不同。论其教育事业,初期是在书 院与学校中,尤其如胡瑗是一模范的教育家。中期讲学 ,则只是师友后进,自由相聚,只能算是私人讨论,并 没有正式的教育规模。文章、政治、教育三大项目之活 动,中期都较前期为逊色。即论学术著作,初期诸儒, 都有等身卷帙,尤其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对于 经史文学,都有大著作,堪与古今大儒,颉颃相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