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从英国到中国/国际名人看中国
ISBN: 9787200141092
**章 幸福的童年 (1926-1938年) 我叫孙光俊,生于1926年3月17*,农历二月初四。 我的父母共生了12个孩子,但只有6个活了下来,我是其中 *小的一个。我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除了*小的一个 姐姐外,其他的都比我年长许多。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结婚生子了。作为家里*小的一个,我总是 得*些,甚至难免有一些被溺爱。 我的家在河南,一个叫作“岭岗”的小村庄,靠近今 天的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其悠久 的历史多与横贯中国北部的黄河有关。2007年,尽管全省 人口已达到9900万,但河南仍是全国城市化程度*低的省 份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这里**是一派农村的景象。 那时,孙家和其他许多人家一样,就靠着种田和小买卖来 养活自己。 小时候,家里人管我叫“四淘”(淘气的老四)或者 “云彩客”(来自云的礼物)。长大以后,取名为“光俊 (Kuang Chun)”,我的英文名字“K.C.”就取之于中文 名发音的首字母。仗着自己是家里*小的孩子,我总是好 管闲事,也常常淘气。我胆大而好奇心强,想到什么就说 什么。虽然小姐姐比我大两岁,但我常会拼命地戏弄她, 为此没少惹来母亲的一顿好骂。母亲有时还会拿根棍子追 着我打,想要惩戒我。可我很快就学会了用快跑来躲避责 骂。每次都要一直跑到听不见母亲的声音了,我才会停下 来,然后去找别的小朋友玩。 小时候,父亲与我并没有那么亲密。他是个严肃的人 ,话不多,但却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除非我特 别淘气,否则父亲不会管我。而且即便他很生气,也不会 打我。他志向远大,一心想通过努力工作来让家人过上好 *子。我不知道他从爷爷那儿继承了多少家底,总之,他 很快就做起了各种小生意。根据我们当地的习俗,他还在 世的时候就把家产分给了几个儿子:做父亲的,要为儿子 安排婚事,分配家产,确保儿子们衣食无虞。女儿在婚事 上也要听从父母之命,但分不到家产。 我比几个哥哥要小得多,生来也不具备父亲的商业头 脑。我只记得每天等着父亲西装革履的下班回家(他总是 穿得很讲究),看着他掸去身上和鞋上的尘土,洗干净脸 ,然后坐下来吃饭。 虽然基本都是农民出身,但孙家在当地一直还算是比 较富裕的。父亲把家产分给几个成年儿子时,他一共有1.5 亩地,一家老式的菜油坊(使用人力和马力)和几间小屋 。我的大哥(孙光尧)接管了油坊生意。二哥(孙光庭) 当了小学教师。三哥(孙光震)只读了几年中学,结婚后 便和父亲还有大哥一起工作。 农忙时,父亲会带着所有人下地干活。农闲时,年长 一些的就会去油坊,用花生、芝麻和棉花籽榨油。 父亲的生意做得很红火。20世纪30年代初,父亲又买 了80多亩地和4间院子,分给几个年长的儿子。那时几个哥 哥还有大姐都已经结婚了。大姐雇了一个叫王铎的工人, 负责喂驴子、马和牛,管理马车。我们都叫他王哥。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