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商人的22条天规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犹太人不怕竞争听典型案例,当数它同阿拉伯国家的银行集团之间的 那场较量。 自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其中大规模战争就有四次。每次都以阿拉伯国家军事失利而结束,即使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即“赎罪节战争”,原是埃及和叙利亚以突然袭 击的方式发起的,最后仍以两国的失利而结束。 军事上的一再失利,促使阿拉伯国家寻求非军事的“战争手段”,尤 其考虑到同每次战争中几乎都坚定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根本不适于采 用直接战争手段,而只有采取经济的手段。阿拉伯国家得天独厚的石油资 源,是西方国家能源和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所以,很自然地成了经济战 的首选武器。 战场上的炮火声刚刚寂静下来,阿拉伯国家就一致采取行动,切断了 流向西方的石油洪流。一边禁运,一边提高油价,从1973年到1981年,世 界石油价格连翻四番,从2.5美元一桶,上涨为40美元一桶。 石油禁运对以色列没有造成什么直接影响,因为它的石油来源本来就 不依赖于阿拉伯国家,但对西方国家却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影响:燃料紧缺 ,工业品价格猛涨。随之每个国家又都陷入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导 致两次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 就在这一片混乱中,阿拉伯国家的金融实力空前地增强了,几乎一夜 之间,石油美元成了君王。按最初的估计,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石 油美元剩余到1980年将上升为6500亿,到1985年将达1.2万亿。以这种速率 ,到20世纪末,阿拉伯人就能把整个世界买下来。尽管这一幕情景并没有 发生,石油生产国的消费速度很快就同挣钱的速度相接近,甚至超出之, 但欧佩克每年1000亿美元的石油岁人,对经济不振、赤字累累的西方国家 ,产生了格外诱人的魅力,无论出口商还是金融机构,都开始向阿拉伯国 家争宠激欢。 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它们对以色列的联合抵制。 阿拉伯国家对犹太人和以色列的联合抵制,从1946年,即以色列建国之前 的两年就已开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扩大和强化。现在,这 张网张得更大了。 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抵制,原先只是明确而直接地禁止阿拉伯联盟20个 成员国同以色列的一切贸易往来。这是一种常规做法,采用过这种办法的 民族和国家不计其数。 现在,阿拉伯国家又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即所谓“第二级联合抵制 ”。联合抵制办事处一方面开列了一份长长的“黑名单”,上面不但有以 色列和犹太人的企业,还有因各种原因而同犹太人沾上点边的企业,甚至 连迪斯尼的动画片也遭到抵制:因为《白雪公主》一片中王子骑的马名叫 所罗门,与古犹太王国第二代君王同名。 另一方面,联合抵制办事处又规定,不但阿拉伯国家不同所有这些国 家进行贸易往来,而且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企业其所供货物中也不得包含 这些企业的产品,甚至这个供货人的供货人,在这项业务范围内,也不得 同黑名单上的公司有来往。 阿拉伯国家的这项旨在从经济上孤立和打击以色列和亲以色列企业的 “第二、第三级联合抵制”,由于过于苛刻,违反了自由竞争的经济原则 ,一开始就受到了抵制。但由于阿拉伯市场的诱惑力,有不少出口商还是 屈从了有关要求。惟有在金融方面,联合抵制,尤其是第二级联合抵制收 效甚微。 阿拉伯世界的资金市场发展迟缓,很不完善,阿拉伯人手中掌握的石 油美元剩余,只能以他们最熟悉的银团贷款的形式,投入国际金融业务。 由于石油利润带来的巨大优势,阿拉伯国家的银行在许多情况下,已经不 是银团中的一个普通参与者,而成为银团的发起人或联合发起人。在这种 情况下,阿拉伯国家的银行要求由它来决定承保项目的条件。金融方面的 联合抵制开始了,名列黑名单榜首的是罗思柴尔德父子公司。 在这一场阿拉伯人银行与犹太人银行的交战中,犹太人银行基本上采 取守势。犹太银行家既没有从亲以色列立场后退,也没有集体采取反联合 抵制的措施。他们只是静观其变,我行我素地做自己的生意,表现出一种 绝对的自信。 1974年末,在对法国的一条公路进行承保时,阿拉伯国家的银行第一 次显示了实力,让两家犹太人银行坐了冷板凳。在随后承保法国航空公司 和罗纳省的一个政府设施时,通常必定参与其中的罗思柴尔德银行和另一 家犹太人投资银行,拉扎德弗里尔斯公司,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在这几个 项目中,阿拉伯人的银行都是银团的合伙当家人,阿拉伯银行家以遵守自 己国家的法律和联合抵制的规定为由,坚持不同这些名列黑名单上多年的 犹太人的银行签订合同。法国人由于国内石油开采微不足道,基本上依赖 于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资源,所以屈从了阿拉伯银行家的要求。 以后,在英国,阿拉伯人也获得过部分成功,老资格的英国商业银行 ——克兰沃特本森银行在组织承保一家日本公司时,排挤了两家犹太人银 行,而代之以利比亚和科威特的银行。 但在德国,阿拉伯银行家的类似要求及其理由,却遭到德国人毫不迟 疑的拒绝。在美国,阿拉伯人在组织承保一个小型汽车项目和一个墨西哥 政府项目时,因为美国的投资银行不同意排挤犹太人银行,而只好自己退 出承保。 总的来说,在这场阿拉伯钱与犹太钱之战中,阿拉伯人作为进攻方, 虽然使犹太人的几家银行丢了几笔生意,但并没有占到很大的便宜。其中 除了各国政治、经济背景的影响,如法国人对石油敏感,而德国人却对“ 反犹”最为敏感等之外,更重要的是犹太人银行在金融界的实力地位。按 照美国《商业周报》上的说法,各家“亲以色列”银行在金融界居于那样 一种突出地位,使得“仅仅由于其规模就不可能实际回避它们”。犹太人 银行以其竞争性强、知名度高、信誉好、经验丰富和对市场变化特别敏感 ,加上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已盘根错节般地牢牢扎下 了根;犹太人银行能够圆满地提供有利可图而又重要的金融服务,并有渠 道调用远比其名义资金为多的资金。所以,阿拉伯银行家手中虽然握有“ 石油美元”,但国际金融界对犹太人银行提供的服务的需要,显然超过了 对阿拉伯人的钱的需要。(P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