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数字媒介素养研究
作者简介
1.主持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智媒时代青少年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与培养路径研究》(23JHQ089)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智媒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课程有效性及实现路径研究》(72204089)。3.主持国家社科(教育学)教育部青年专项《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素养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EIAI80497)。4.主持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5.主持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素质教育视野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个案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6.主持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新媒介时代本科生媒介素养培养路径研究》。7.主持武汉光谷(国际)外国语学校德育特色提升研究项目。
内容简介
关于数字媒介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从个人、家庭和学校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影响中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因素。在个体层面,有研究发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年级、种族、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和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等,是影响其数字媒介素养的重要因素。[[[] 杨浩,韦怡彤,石映辉,等.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个体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8,(08):94-99+126.]]在家庭层面上,余亮等发现,能够在家中上网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明显高于那些不能在家中上网的学生。[[[] 余亮,张媛媛,赵笃庆.“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初中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跟踪研究——基于学生个体和家庭层面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01):64-74..]]此外,该研究还发现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父亲的教育越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往往越高。在学校层面,数字资源和机构保障措施被发现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的数字资源越丰富,机构保障措施越好,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越高。[[[] 散国伟,余丽芹,梁伟维,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层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8):86-93.]]在此基础上,蒋龙艳等探究了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及其中介机制,结果显示,信息技术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态度、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和中学生信息素养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 蒋龙艳,吴砥,朱莎.中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09):112-118.]]此外,宋灵青等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初中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宋灵青,许林,朱莎,等.我国初中生数字素养现状与培育策略——基于东中西部6省市25032名初中生的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3):31-39.]],这表明所在地区也可能是影响学生数字素养水平的潜在因素之一。 1.现有同类书籍多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者所撰,缺少教育学研究者或有教育学背景的研究者的参与,书籍性质大都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课程教材或科普读物,内容以经验介绍与逻辑思辨为主,缺少研究性、实证性内容。本书作者深耕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结合丰富的文献调研与实证研究写成本书,力求能够进一步推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深化。2.本书从数字媒介素养的概念辨析讲起,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以及远景展望,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建立起对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全景式认知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