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8/03/20230308031108235.jpg)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
ISBN: 9787229171872
(二) 跨境民族教育技术融合的技术创新 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创新是基于新的技术突破的教育技术创新。基于技术突破的教育技术创新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教育技术所依赖的基础科学技术的突破。例如,原来基于4G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通过创新突破升级到基于5G技术的跨境民族教育技术新产品;原来基于 3D打印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通过创新突破升级到基于 4D打印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通过将这些新兴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教育技术产品。第二类是教育技术所依赖的基础技术不变,只是在相同基础技术上创造出新的教育技术产品。例如,基于互联网技术,原来就有了很多教育技术产品,通过努力,再基于互联网技术创造出新的教育技术产品。目前,出现了少部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技术产品,但这些产品还不够智能化,满足不了现实教育中的实际需求,因此,将来还会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创造出其他更高质量的产品。 当前,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突破创新不足。相对于其他行业,教育技术中的第一类创新相对滞后,跨境民族教育技术创新中更是如此。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很多领域都在努力引入人工智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人机对弈、知识工程、自动工程、模式识别。但在教育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技术创新工作和成果都相对滞后。其次,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突破创新中的协同创新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很多基于技术突破的教育技术创新产品往往是由单纯的技术开发者完成,与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等相关主体间的合作不足。相应地,这些技术创新也缺乏针对性,如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某一跨境民族的教育技术产品开发较少。再次,有些创新重形式,忽略实际效用,如国家和方都有大量关于教育技术创新的科研项目,但很多项目只看获得 的专利数量或发表论文数量,忽视实际效用性。 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民族教育的技术突破创新,需要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紧盯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开发基于新的科学技术的教育技术产品;二是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共商共创;三是紧密围绕促进跨境民族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的“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愿景,保证创新实效性,创新不仅要看新颖性,更要重视实际效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本书立足教育学理论,结合在跨境地区中小学调研的成果,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理有据,逻辑严谨;把跨境民族教育发展置于“一带一路”的宏观背景下,既着眼教育公平发展,又具有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