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作者简介
萨尔曼·可汗,身为孟加拉和印度移民后裔,他从小聪明好学,展现了出色的数学天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学士、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MBA。 在一次对表妹的远程辅导后,他将授课实况制成视频传上网站分享,自此好评如潮。他于2009年辞去金融分析师的工作,专心建设这一旨在为全球学生提供免费在线教育的“可汗学院”。 2014年1月,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萨尔曼·可汗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超级巨星,并吸引了可观的资助,比尔·盖茨基金会先后提供了550万美元支持其事业。 可汗于2010年入选《财富》“全球40大青年才俊榜”,2012年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内容简介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教育是 如何发生的? 在我看来,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极其主动地获取知 识,甚至是去抢夺知识的过程。老师能够传递信息, 还可以帮助并激励学生——这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 和美好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真正做的是教育了自 己。我们首先要决定投身于学习之中并致力于学习, 这种决心反过来才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精力集 中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顺利解决眼前的工作,还能在相 关的其它方面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 都由学生主动参与,而且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 这就要求我们承担责任。教育不会凭空发生,也不会 在老师嘴唇与学生耳朵之间的空气中莫名出现。教育 只会真实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之中。 这绝不是比喻的说法,而是真切的现实。曾经获 得诺贝尔奖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理查德·坎德 尔(Eric R. Kandel)在其著作《寻找回忆》(In Search of Memory)中提出,学习实际上是组成大脑 的神经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当某个细胞参与 学习的过程时,这个细胞就会生长。这一过程与我们 锻炼肌肉的过程虽不一样,但也大同小异。这里就不 说太多专业细节了,通俗来讲,“接受了教育”的神 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这个微小的附属物在神经元 之间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如果活跃的突触数量增 加,神经细胞在传递信息时的效率就更高。如果信息 不断被传递到大脑的某片特定区域,就会在这片区域 集合并被储存。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概念 进行学习并研究与其相关的问题,就能建立更多且更 深层次的信息链接。这些信息链接和与其相关的内容 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理解”。 在心理学领域,学习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完成了一 系列活动,即消化信息并用新的方式将概念和已有的 知识联系起来,而我们的神经细胞就在这样的过程中 发生了改变。 新理解的内容能在大脑中储存多长时间呢?其中 一部分因素是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接收新信息时的活 跃程度。我想再次强调的是,大脑在学习过程中会发 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如蛋白质会进行合成、突触的效 果会增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中的许多化学物质 会进行合成与分解,并产生电信号,这也是大脑在思 考时会消耗很多能量的原因。学习过程带动的神经元 越多,学习的记忆也就越生动,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 ,但大脑中的这些物理变化并不是永久性的。我们所 说的“遗忘”实际上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学 习时建立的链接逐渐减弱或消失的过程。不过,对于 “遗忘”来说,情况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正 如坎德尔和其他研究人员提到的,我们并不会失去所 有已经建立的信息链接。也许在这里用体育运动来类 比并不准确,但这种类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停止 锻炼身体后,你并不会失去锻炼的全部成果,而只会 失去一部分,之前锻炼身体所获得的益处仍然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再次接触曾经学过的知识时,你会 感到学起来更容易,因为这时,部分神经通路已经形 成了。复习还能对第一次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让大 脑中的信息链接尽可能地持续下去。 坎德尔和其他神经系统科学家的发现已经对我们 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然而不幸的是,标准 的课堂教育模式往往会忽略甚至逃避这些最基本的生 理事实。传统的教育模式的错误之一就是强调被动学 习,而不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影响力 相同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标准化教育并没有尽可能充 分地发挥大脑进行联想学习的能力。联想学习指将新 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更深入的 理解和更持久的记忆。我们不如花些时间来讨论一下 联想学习。 我们的大脑共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记忆模式,分为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不仅短暂,还很容易 被遗忘,有时我们只要稍微走神,短暂地接触了别的 工作或者思考了一下别的问题,短时记忆就会被打断 。就拿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我经常会在洗澡时忘 记自己是否已经洗过头了。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更加稳定,而且保存 的时间更长。当然,这种记忆的效果并不是最完美的 。从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的过程叫作巩固。虽然脑 科学家还没有从细胞层面发现“巩固”这一过程到底 是怎样发生的,但他们已经充分了解到这一过程在实 际和功能方面的特性。坎德尔曾这样写道:“要想得 到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 透彻且深入,这就要求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集中精力, 并且要将这一信息有意图且系统性地与记忆中已经完 善的知识联系起来。”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将新信息与我们已知的 信息联系起来,那么就能更容易地理解并记住新信息 ,这也就是我们能够轻松地背诵一首诗,却很难记住 一串等长但毫无关联的字符的原因。我们能够将诗中 的每一个词与大脑中浮现的画面或原有的记忆联系起 来,还懂得诗歌的韵律,了解它与我们原有记忆之间 的联系。即便这种了解存在于潜意识中,我们也能轻 松地背诵一首诗。在这种记忆方式中,大脑处理的不 是独立的信息,而是具有逻辑关系的很多信息,这让 我们能够着眼于整体,轻松地记住新信息。 似乎每当采用这样的记忆方式,大脑的能力就能 被发挥到极致,尽可能长久地记住新信息。当然,这 也意味着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将课程的前后内容相 关联,并且注重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可惜的是,标 准化的课堂教育模式正好背离了这一原理,其中最明 显的一点就是以非常随机、毫无根据的方式人为地将 原本相关联的课程进行了划分。遗传学被归入了生物 课,而概率这一概念被归入了数学教育,然而遗传学 实际上是对概率的应用。同理,物理明明需要应用代 数和微积分,它却与这两门课程脱节,成了独立的学 科。化学与物理也是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但它们研 究的现象中很多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研究角度不同 罢了。 这些划分限制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世间万物 运行规律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如果能让学生们了解物 理中的接触力实际上是化学中电子间互斥力的一种表 现,不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吗?如果代数中的知 识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门学科难道不会有趣得 多吗?比如让学生计算在落水时腹部接触水面时的速 度,或者身处质量是地球两倍的星球时自身的体重。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已被普遍接受的计算机科学能够 与仍然存在争议的进化学相融合,这种有趣的“异花 授粉”改变世界的可汗学院现象会鼓励学生利用编程 模拟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差异和竞争关系,那么他们或 许会收获更多知识。P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