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谢灵运: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谢灵运有一句名言:“魏晋以来,天下之才共一 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这也是成语“才高八斗”“八斗之才”的由来。在 这里,谢灵运借曹子建的权威,夸自己的诗名,多少 有点不够谦虚之嫌。然而细细品咂,却又不得不叹服 ,谢灵运之诗名在同时期,乃至后来的很长一段时期 内,可谓无人可以望其项背。 初次听闻谢公之大名,不是这句名言,也不是那 句著名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而是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因为好奇,便查了资料,随之哑然失笑。“谢公屐 ”乃喜欢游山玩水的南朝诗人谢灵运所特制的一种登 山木屐,前后齿可装卸,上山时可卸下鞋子的前齿, 下山时则可卸下后齿。谢灵运这个老顽童可真会玩! 的确,谢灵运确实会玩,山水诗人兼旅行家,当 然首先他必须是“多金男”。说起谢灵运之家世,不 是时下区区的高官之子可以概括得了的。谢灵运,祖 籍今河南太康,生于今浙江虞南,东晋车骑将军谢玄 之孙、秘书郎谢■之子,袭爵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谢灵运,读尽天下诗书,也游遍 世间山水,于是便练就了一手好字,写出了一手好诗 。 因时逢祖父、父亲相继去世,家族突遭变故,少 时谢灵运被寄养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直至15岁 方才回到建康,故小名客儿。谢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 ,21岁出仕。历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 军、太尉参军等职。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刘裕 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的爵位被 降为康乐县侯,后又历任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 书监、临川内史等职。 谢灵运自恃门阀高贵,又因才华横溢,恃才傲物 ,因在政治上并未取得如文坛上的威名,心理落差极 大,便牢骚满腹,不理政务,纵情山水,放浪形骸, 乃至一次又一次地被同僚排挤、打压。谢灵运任临川 内史时,或因太过张扬,或因严重渎职,司徒刘义康 遣使郑望生拘捕谢灵运。可是谢灵运不仅暴力拒捕, 还命手下将郑望生给扣押了起来,后来竟兴兵反叛。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很快,谢灵运被镇压 。宋文帝爱惜其才华,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谢灵 运被流放广州。 宋文帝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谢灵运密谋让 人在流放广州途中劫囚车,东窗事发后,彻底触怒了 宋文帝。最后,宋文帝以“叛逆罪”处死了谢灵运。 一代文豪,风流才子,就此魂断他乡。 谢灵运的死,对于中国诗坛来说,无异于巨星陨 落,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长空,美丽而又短暂 。 在此,不论谢灵运在政治上的手段如何,只言其 文学成就。谢灵运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 自成一派之宗师地位。在他手中,玄言诗开始向山水 诗过渡,并不断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中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称谢灵运是“山水诗由附庸蔚为大国 ,而玄言诗则由大国降为附庸”。于是,谢灵运成了 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旅行家,山水 诗人的鼻祖。 毛泽东对谢灵运也是大为赞赏,他认为如果没有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那么唐人的山水诗便不可能迅 速成熟、佳作迭出,也不可能涌现出以王维、孟浩然 为代表的大批优秀的山水诗人。 来看谢灵运的这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谢灵运辞去永嘉太 守之职,归隐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此诗作 于这个时候。始宁庄园是其祖父谢玄经营起来的庄园 ,规模浩大,包括南北二山。诗题中的“石壁精舍” 是谢灵运于北山修建的一座书斋,“湖”是巫湖,镶 嵌于南北二山之间。 清晨、傍晚,气候变化多端,这一脉山水吞吐着 日月精华而轻灵秀美。融于山水之间,抛却所有烦恼 ,忘记一切过往,山就是我,水也是我。从峡谷中出 来的时候,天气还早,如今要登上小舟了,方觉天色 已晚。环顾四野,丛林、山壑聚敛着周遭的晚景,天 上的云彩也逐渐收拢,收拢这飞扬的暮色。水中的菱 叶、荷花,在盈盈一水之间随波逐流、起伏摇曳;菖 蒲和稗草相依相偎,冷暖无言。 我希望自己永远能手执拂尘,漫步在南边的小道 上,能一直这样开心地欣赏着东面窗口的景色。如此 ,放下所有忧愁,心如古井无波,心情便会顺畅起来 。这是我想说的,如果你想要保养身体,想要一个舒 畅的心情,我希望你能如我一般,放空自我,寄情山 水。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是谢灵运山水诗的名篇和 代表作之一。连诗仙李白都爱不释手,他曾在诗歌《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引用:“……故人赠我我 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王夫之曾在 其著作《古诗评选》中如此评价谢灵运的诗歌:“谢 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 ”而这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便是最好的佐证。这 个时候的山水诗,还未曾完全脱离玄言诗的影响,在 描绘山水美景之余,总免不了“寓情于景”,甚至无 病呻吟。这与后世的怀古诗、咏史诗又不一样。怀古 诗、咏史诗是情感的自然抒发,是登临历史遗迹、回 望历史烟云时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而谢灵运时期的 山水诗中的情感表达抑或是哲理阐释,显得有些勉强 而生涩,有强加于读者之嫌。不知王夫之之评语是赞 许谢灵运,还是委婉批评呢?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