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船(签名本)/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作者简介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草房子》《蜻蜓眼》《青铜葵花》等、系列作品“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等、绘本《远方》《羽毛》《烟》等、学术著作《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170多种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阿拉伯、波斯文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等奖项50余种。2016年4月获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1月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内容简介
1.一只多余的钟 四海船队那艘拖船,发动机突然发生了严重故障。这支运输船队只好中止航行,停泊在了一个小镇的大河边。那船队长长一列,宛如一条巨蟒,蜿蜒于水汽茫茫的大河之上。 正是早晨上学的时候,许多孩子看到这支如此庞大的船队抛锚在岸边,不禁都停住脚步,在岸上好奇地观望着。他们有蹲着的,有坐在码头的石阶上的,有靠在河边的大树上将两腿交叉站着的。有独自一人看着的,也有勾肩搭背、三五成群一起看着的。有男孩,有女孩——女孩都比男孩表现出更觉新奇、更惊讶一些的神情。 这些河边长大的孩子,倒也会经常在这条河流上看到船队,但通常是船队在航行之中,在大河中央的航道上,只能远远地看,看着看着那些船就远去了,还很少看到那么长一支船队停靠到他们的岸边来。这里不是一个很大的大码头,而只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码头,那样长长的一支船队哪里看得上?无缘无故的,怎么会停靠在这里呢? 从昨天黄昏开始,那艘天蓝色的拖船就突突突地吼叫着,一直拖着这十六条驳船行驶在河流上,只是快到五更天时才发生故障的。那些船民一夜都在各自的船上看守着。虽然不用撑篙,不用摇橹,但随时过桥过闸,随时会碰上逆行而来的船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外,是不可有半点掉以轻心的。力气固然不用多花,但心一直悬着、紧着,所以当拖船于拂晓前的黑暗中出了故障、船队停靠在岸边之后,疲倦不堪的船民们一个个赶紧钻进船舱,倒头便睡。直到小镇的孩子们都已经陆续上学、店铺的门陆续打开时,他们才迷迷瞪瞪地醒来。 当小镇上做早饭的炊烟已经散尽时,这十六条驳船上的炊烟才先后飘起。那炊烟有的像一团浓浓的雾,有的像天边淡淡的云。因为河流上的风是随时改变风向和风力的,就见这些炊烟一会儿笔直地升向天空,一会儿向岸上飘去,飘进了街巷,一会儿又飘回河面上,有时遭空中气流的打压,一直贴着水波,宛如一群水鸟在轻轻地盘旋、飞动。 这一团团、一缕缕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炊烟,就足以吸引岸上的孩子们了——他们还很少见到这样的炊烟呢。 在第十号驳船的船楼顶上,坐着一个叫“大船”的男孩。 他对这样的炊烟早已习以为常,此时吸引他注意力的却是岸上这些背着书包上学去的孩子。他默默地看着他们,心里涌动着羡慕。他都已经十岁了,还没有上学呢,也许永远——一辈子——都不会上学了。因为,他的家在船上。这些船也叫“屋船”,船就是屋子,就是家——漂泊不定的家。他,还有雁花、五枝、喜歌、芹子、王渔、汤汛、李长亮、杨大瓢……谁都不可能上学读书,他们只能跟随船队一年四季漂泊在河流与大江之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他的左脚旁,蹲着那只叫“茉莉”的白猫。它白得像一团松软的雪,一只为蓝色另一只为黄色的玻璃球一般的眼睛,与他的目光一起看着岸上,一双尖尖的耳朵不时地动一下,要不就用爪子擦一擦嘴巴或脸蛋。 往岸上看的,还有雁花、王渔他们。他们的眼神与大船的眼神一模一样,除了羡慕,还有来自心底不住流淌的渴望。好像是五号驳船上的芹子,看着看着竟情不自禁地叹息了一声,好像心上的一件珍宝永远失去了似的。 岸上的孩子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些船上的孩子——这些与他们长得很不一样的孩子。无论是体形、肤色,还是眼神,船上的孩子与岸上的孩子好像都不太一样。船上的男孩们一个个长得都很壮实,像森林里的小熊似的。女孩子当然还是女孩子,而且一个个都长得很俊俏,但看上去都显得比岸上的女孩子结实、充满活力。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样的脸色:透红,像冬天大雪来临前还挂在枝头的苹果。所有的眼睛,无论大小,也无论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都很明亮,像是被清澈的河流昼夜不停地冲刷着的一颗颗石子,又像是灌木丛背后闪烁着的小动物的眼睛。 眼下还在早春,天气依然寒凉,岸上的孩子们还穿着薄袄,但这些船上的孩子即使伫立在河上不断吹来的飕飕凉风中,都穿得那么单薄。尤其是大船,他居然上身只穿了一件纽扣不全的衬衫,下身只穿了一条肥大的短裤。他就那样坐在风里,丝毫也不见他感觉到凉意的样子,倒是岸上的孩子看到了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噤,好像是他们一个个只穿了一件衬衫和一条短裤待在早春的凉风里似的。 不远处的学校响起了上课的预备钟声。 那些孩子一听,这才忽然想起了自己原来是去上学的,马上飞也似的往学校跑去。其中两个男孩嗵地撞到一起,双双摔倒在地,有一个还滚到了河坡上,若不是被一棵矮树挡住,差一点儿从河坡上滚到河里。 校园里一片叽叽喳喳声,就像黑压压的林子里密密麻麻地飞来了一大群鸟。 不一会儿,响起了上课的钟声。那钟声响了很长时间,还未等终止,刚才还响成一片的叽叽喳喳声却一下子消失了,剩下的是一片让人怀疑的安静——那种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却无一个人影的安静。 大船慢慢站了起来,一直往那所学校看着。 校园中央,一根高高的旗杆上,一面鲜艳的红旗正在清爽无比的风中不停地舞动。 过了没一会儿,安静的校园又有了动静,却不再是那种听不见人语的嘈杂声,而是各种各样让大船心动的声音:读书声、风琴声、歌声、哨子声、跑步声……有的班在上语文课,有的班在上音乐课,有的班在上体育课…… 所有这些声音,在常年漂泊在水上的孩子们听来,都是迷人的天外乐章。 1.本书巧妙地将故事设置在一支不断前行的船队上,相对狭窄的空间形成聚焦,最大限度呈现冲突和摩擦、摇摆和蜕变,产生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戏剧效果,读来应接不暇、手不释卷。 2.延续曹文轩含蓄蕴藉的纯美文学风格,唯美而浪漫的氛围营造,与坦诚而现实的世相人心彼此映衬,温润水乡、淳朴民风、纯真童年、向善向上的坚韧生长,娓娓道来,令人感动,又心生力量。 3.两代叶老师的师德传承和无私奉献,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为人师表的教育实践,以及船民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崇敬,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形成美好呼应。 4.通过石榴树、铁钟、白猫的拟人化自述,不仅从另一角度交代背景、推进故事,多声部自由切换,还赋予其耐人寻味的象征意味,使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具有了童话、寓言的特色与魅力。 5.形象塑造立体丰满,将善良而懵懂的少年对求知的热切,受挫后委屈、隐忍、不甘、反抗的心理变化,以及老师叶文林、姐姐麦秋、父亲老麦、白猫茉莉等的成长变化表现得委婉细腻、曲折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