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

中国时代
作者: 师永刚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136.00
折扣价: 87.10
折扣购买: 中国时代
ISBN: 9787506391900

作者简介

师永刚,曾从军十五载,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二十多本。另有研究凤凰卫视的专著《解密凤凰》、研究《读者》杂志的《解密读者》、研究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兔子先生》与美国《时代》周刊的传记《中国时代》等。

内容简介

登上宝座的蒋宋王朝 1930-1934年 紫禁城宝藏南迁 从庞大的红色砖石建筑群——紫禁城巍峨的门楼到北平火车站,所有交通均被中断。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沿路把守。在各个战略性中转站,备好水、水龙头、软管的队伍( 自愿消防队 )整装待发。他们所要应付的可能是暴乱、大游行甚至国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的确是一次国葬。一队队穿着破棉袄的苦力拉着嘎吱作响的两轮车和独轮车通宵达旦地奔跑在马路上,车上是高高堆起的大小箱子。第一天晚上,有3000只箱子被运走,第二天882个。中国清朝帝王们250年间聚敛的价值2000万美元的财宝,就这样被南迁到了南京和上海。 远在北方的爱新觉罗·溥仪,正思忖着何时能够重返故园。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一班人马也正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届时道路解冻,他们就可以直驶北平,把爱新觉罗·溥仪扶上紫禁城的龙椅。 在那屋顶镶嵌着琉璃瓦的深宫大院里,爱新觉罗·溥仪降临人世。他是老谋深算的皇太后至爱的外孙,正是这位皇太后让他成为“大清”王室的继承人。1911年“大清”帝国灭亡之前,除趁义和团叛乱时抢劫紫禁城的英法士兵外,全世界涉足这片皇家禁区的白人不到20个。直至1911年,这里仍然汇聚着无数的奇珍异宝:黄金、绿玉、宝石、瓷器、古画和雕刻。这里是自印度莫卧儿帝国崩溃以来,世人所知的最大宝藏。 1911年后,爱新觉罗·溥仪获准偏安紫禁城一隅。1924年,冯玉祥将军把他赶出紫禁城,同时也把他赶进了日本人的怀抱。自“大清帝国”灭亡以来,溥仪所继承的财宝渐渐流失,这儿一个瓷瓶,那儿一个玉碗。但即便如此,幸存下来的宝贝仍足以让游客们看得眼花缭乱。 国民政府决定,如果溥仪春季重返老家,那么他的“老家”一定要空无一物。此外,财宝南迁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仓促重建的中国首都——南京一直对北平的豪华气派耿耿于怀。南京坐拥紫禁城的财宝之后,这座新城将增添合乎一个伟大首都的高贵。 痛失东三省,“少帅”掌权 中国也出现“新政”。华北的北平政府大换血,连政坛新贵、“少帅”张学良也出局了。主政者蒋介石委员长从华中赶来,手操生杀大权,威临北方。铁路线上一列列中国士兵尾随而至,他们领着军饷,装备着步枪、弹药甚至机关枪、轰炸机等先进装备。 委员长精明至极,并不想与日本开战,于是把无望而徒劳的任务交给了“少帅”张学良——结果他痛失热河。“总指挥列车”停靠距离北平90英里的保定站——“新政”就是在这趟列车上隆重实施的。垂头丧气的张少帅要求辞去华北统帅的职位,但两天后委员长予以“拒绝”,令其颜面不失。同时,张少帅通电,其所欲所求只是为国献身,希望亲率所属中国军队抗击日寇。通电公布之后,张少帅搭乘三引擎豪华座机,从北平飞赴安全的上海公共租界,他打算马上乘船前往欧洲。至于热河和北平地区困境中的15万中国士兵的命运如何,他则无暇顾及。少帅以极具中国风格的方式通电逊位: “痛失东三省( 严格来讲是满洲里 )后,学良竭诚补过,但今又失热河,使余深信不宜延续指挥重任。余上负政府督察之殷,下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 过去数月,学良历尽坎坷,加之时局突变,余若恋栈一日,当更为愧疚。倘余殒命,亦无益于政府,无益于时局。故请政府准免本兼各职,以示责罚,并另用贤能。” 张少帅那令人生畏、赫赫有名的父亲——大帅张作霖是将长期留在中国人记忆中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白手起家,最初是人人鄙夷的苦力,后来则干起盗匪掳杀的勾当,最终成为满洲里的土皇帝。1926年攻陷北平后,张作霖实际上自立为帝王式的独裁者,在平等的条件下与外国政府交往。张大帅喜欢喝老虎的热血,当春药之用。无疑,他是末世君主之一,治下是颓废无度的朝廷,只要他一说出“砍掉那小子( 或女人 )的头”( 他也经常这么说 ),谁都会变得服服帖帖。 “少帅”张学良是张大帅的长子,他也沾染过诸如吸食鸦片之类的恶习。在日本( 资助张作霖的国家 ),他实际上被视作王储,常常像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一样参观日本陆海军秋季演习。1928年,因专列遭炸弹袭击,张大帅遇难,“少帅”张学良深信,这种行径只有日本人干得出来。 父亲遇害后,张少帅痛定思痛,不愿维系张家王朝与日本心照不宣的联盟,故改弦易帜,投靠由“主席”,即现在的“委员长”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18个月前,日本终于毫不留情地把少帅赶出了满洲里。北平洛克菲勒医院根治了他的毒瘾,但为时已晚。日本得寸进尺,步步围逼,直至攻陷热河。“少帅”不得不离开中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日后不能重整旗鼓。年初传言,加拿大皇家银行和蒙特利尔银行收到了张少帅的存款,月息高达50万美元。 委员长的南京政权 蒋委员长仍然幽居在专列上,没有进入北平,而是派心腹、最信任的助手何应钦出任北平市长,统辖华北。何应钦是一个先后参加过多次运动的老字辈,现任中国军政部长。何应钦立即调派中国军队赶往长城脚下。从濒临海岸的山海关到远在北平之西的内蒙古边境线,250英里的漫长地段,已陷于日军控制之下。 蒋委员长坐在指挥车里,随时都可以后撤。他浏览着来自东京的电文,日本外务省新闻发言人有如下一段话:“我军从山海关推进,60日内足以扫平整个华北,然后就会撤退,把华北交给最可靠的华人。”在日本看来,愿意向爱新觉罗·溥仪宣誓效忠的军阀就是“最可靠的华人”。溥仪做过皇帝,现在又成了日本控制下的满洲国执政者。日本人把他称作“溥氏一世”,也许他将很快荣膺“溥皇一世”。 蒋委员长是个叱咤风云而又反复无常的人物,一定程度上是他使中国走向了统一。自1926年起,他就成了中国的第一号人物。 美国主流媒体中国100年现代史 《纽约时报》版文化大革命十年文献 《时代》版朝鲜战争中美交战记录 《华盛顿邮报》版中美建交秘史 《纽约客》版邓小平的改革 《新闻周刊》版蒋介石兴衰故事 《生活》版中国百年影像记忆 一个中国 两种表达 一本各自表述的美国国家立场的中国实录 忠实记录美国国家利益的中国一百年意见书 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 图书版的《参考消息》 《时代》周刊围观中国的“政治技术内幕” 中国人了解现代百年史的“全政治内参” 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大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