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当代中国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陈赓传(第3版)/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ISBN: 9787801702111
陈绍纯长子夭折,所以二子陈赓的降生,理所当 然地受到了全家的喜爱,何况他长得又白又胖,苹果 似的面颊,又黑又亮的大眼睛,清澈的目光表现出过 人的聪明伶俐。没有生过孩子的继祖母更是异常的喜 爱,常抱着他说:“这孩子一脸福相。”这样,他的 乳名就被定为“福哥”了。 降生在这个幸福家庭的“福哥”,却没有降生在 一个平静的中国。 他出生前,发生了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庚子事 变”,京城被外国军队占领,慈禧太后带着她的小朝 廷逃到西安;无数珍贵文物及财产遭掠夺、被焚毁, 人民遭屠杀……中国落人了空前的灾难,面临被列强 瓜分的危险。 大灾难促成了大觉醒,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中华民族迅速行动起来,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1911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 命,终于推翻了清政府。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使中国社会前进 了一步,但并没有解决其根本矛盾,反帝反封建任务 远未完成,中国的内忧外患可以说是愈加严重…… 陈赓家乡湖南省,当时是个最富有朝气的省份之 一。从清朝的变法维新时起,浏阳县就出了个名士谭 嗣同,他品格杰出,为变法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的犀 利文章毫无畏惧地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不仅大 力推动湖南的变法运动,还怀揣光绪皇帝密诏,至袁 世凯家,劝说袁世凯举行兵变。不料袁世凯卖友求荣 ,竟到慈禧面前告密,造成光绪皇帝被囚,维新志士 惨遭杀戮。谭嗣同在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 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的壮烈行为,对湖 南对全国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上湖南的仁人 志士前仆后继的斗争,给这里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 了肥沃的土壤。 辛亥革命之后,谋求中华民族获得彻底解放的先 进人士,继续沿着艰难困苦的道路寻找革命真理,谋 求国家民族的出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买办资产 阶级和封建势力,在极力阻挡历史的进程,妄图扑灭 人民革命的烈火。这两种势不两立的社会力量,在进 行着曲折复杂的生死搏斗。 1917年俄国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中国人民送来了 光芒万丈的灯塔。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 年中国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 的面貌为之一新。 陈赓就降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青少年就生活 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又促进了陈家的“变”。 陈赓6岁开始读书,爷爷给他起的学名是陈庶康 ,字传瑾。先是在私塾里读了5年,学到了一些文化 知识,但性情活泼的他,对那一套呆板的教学方式, 死啃《四书》、《五经》书本的学习方法不感兴趣, 对教师动辄体罚学生的那套更是不满,所以,常搞一 些恶作剧。传说他曾把蛤蟆嘴里填上盐粒,放在老师 屋里;把泥鳅塞进先生的夜壶中;又把老师厕所里的 脚踏木板锯断一半……这样,蛤蟆不停地发出令人烦 躁的叫声,使老师无法入睡;小便时夜壶中泥鳅在翻 腾;上厕所,踏上木板,板子断裂,老师险些掉进茅 坑。 陈赓1944年在延安中央党校一部三支作自己历史 概况的《报告》中就说过:“我幼年读书,调皮捣蛋 。”“我的浪漫,不修边幅,从小就如此。” 长到13岁,陈赓到离家二十来里路的东山高等小 学堂读书。这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坐落在县城东郊树 木葱茏的东台山麓:宽宽的大门,粉白的墙壁,清澈 的池水,繁盛的花木……这里原是负有盛名的东台学 院,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后,才改为高等小学堂的。不 仅学校新,校长、老师中不少人具有新思想;学校里 教经书,也教自然、英语、音乐等课程;还订了些有 新思想的书报,供学生阅读。学校注重西方新学,注 重传播新的思潮。有些教员常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帝 国主义侵略、欺侮中国的事;校长在每天早上集合点 名时,也常讲中国日益贫穷落后,屡遭外敌侵略的情 况……这些“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在陈赓的幼小 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 来到这里学习,陈赓感到心情愉快,所以学习很 用功,很受师长称赞,也就激起了他不可抑制的学习 热情。正课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条件 ,如饥似渴地阅读书刊,读了《春秋》、《纲鉴》和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还读了《富国强兵之道》 及《中国魂》等类书报文章,萌发了初步觉醒的民族 意识和忧国忧民思想。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陈赓很可能会一步步地上中 学,读大学,即或将来成为一个革命者,也是个戴眼 镜的学者式的人,不会成为一员武将。但这时发生了 一些令少年陈赓不能接受的事:一是父亲又把他叫回 家里,请来两个老师在家中教他。陈赓虽然在东山学 堂学习得好,但改不了“不修边幅”的“浪漫”.陛 格。他在《报止》里曾说自己“高小我没毕业,因一 切东西都卖掉,假说是寄于朋友家”。父亲知道后, 当然不满意,但听说他在学校爱打抱不平,还参加过 反对学校当局压制学生举行的罢课等活动,才感到问 题严重。如何能继承好家业?才决心将没毕业的陈赓 叫回家,由自己亲自管束。可是一只准备翱翔长空的 鹰隼,怎能被抓起关在鸟笼里呢? 其次是家庭包办婚姻,强迫他和一个比自己大两 岁的富家女子结婚。这在当时陈氏这样的有钱人家中 本是理所当然的事,给他找年纪大的媳妇也不奇怪, 长辈们认为大媳妇可以好好招呼自己的儿子。陈赓的 父亲就是12岁结的婚,然后生儿育女,承担起主持家 务的重任。父亲当然也希望陈赓能走这条路,像自己 一样,支撑起陈家门户。 性格倔强又受到新思想影响的陈赓,当然不能接 受这种安排。陈赓在《我的自传〉中写道:“我幼受 祖父影响,时思弃读从戎。”陈翼琼虽然离开了军队 ,身上却留下了许多征战时的伤疤,所以常指着伤疤 ,给儿孙们讲述打仗中的故事,常使陈赓听得入迷, 祖父成了他幼年心目中最崇敬的英雄。加上当过兵的 继祖母,经常教他打拳踢腿,拿大顶,翻跟斗……增 强了他对当兵怀有的无限憧憬之心。 由于陈赓淘气,干些“调皮捣蛋”的事,老师常 到家里来告状,所以陈绍纯常斥责他:“哼!到了16 岁的时候,一定把你从家里赶出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