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悲喜故事

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悲喜故事
作者: 弗兰克·维托斯克
出版社: 上海科技文献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悲喜故事
ISBN: 9787543988200

作者简介

弗兰克·维托斯克(Frank T. Vertosick Jr., MD),195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原本是一位钢铁厂工人,后进入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接受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1988年结束实习期后,于西宾夕法尼亚医院工作了十五年,曾担任神经外科和神经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因罹患早发性帕金森症而告别手术台,但仍在华盛顿的办公室为病人看诊。著有《我们为什么会受伤:关于疼痛的自然史》《内在智能:发现每种生物孕育的智慧》等。

内容简介

文摘: 7月1日,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生涯的第一天。 凌晨5点。 望着通往神经外科观察室——我们昵称为“前廊”——的自动门,一种似曾相识的恶心感突然排山倒海般地涌上心头,将我完全淹没。我很想逃走,躲到床底下,直到这感觉消失为止。浮现在眼前的,又是六年令人精疲力竭的磨炼。这一天早上,“六年”这个词重重地压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让我感觉好像被数以吨计的海水压着一般。我再也享受不到正常生活的阳光了——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工作、正常人的一切事物,都距离我那么远。 还来不及按墙上的开关,前廊的门突然“嘶”一声打开了,两个早已归到记忆档案里的人又活生生地坐在我面前:烟抽个不停的盖瑞,当年的新进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现在已经晋升为总住院医师;埃里克也已经从以前那个神经质的实习医师,变成今天的资深住院医师。许多年前,当我还只是个卑微的医学院学生时,就跟他俩合作过。往后的六个月,我们又会在同一个主管麾下共事,一起面对有疼痛毛病的病人、创伤病人以及其他各种突发的紧急状况。而我们的老板,就是神经外科的主任——阿布拉莫维茨医生。 “嘿,埃里克,看看谁来了——是‘霍纳综合征先生’本尊呢。”盖瑞说。他指的是我以前做的一次诊断,也就是令我踏入这个行业的那次事件。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哈喽,盖瑞,你看上去……”我还来不及把话说完。 “像一堆烂泥巴一样。改不了,喝太多巧克力牛奶、抽太多尼古丁了……不过,咦,你怎么还没改行?听着,今天早上什么工作都没排,因为老板上法庭当证人去了。我们到会议室去坐坐吧。我要告诉你神经外科的规则——趁你第一天上班,赶紧告诉你,然后再带你去参观疼痛博物馆。” “神经外科的规则?疼痛博物馆?” “是呀,这是尤曼斯那六大本教科书里都找不到的规则。我们晚一点再去看疼痛博物馆——等你亲眼看到,你才会相信。”朱利安· 尤曼斯(Julian Youmans)的教科书是神经外科界的权威宝典,住院医师的智慧来源。 回到小小的会议室里,盖瑞走到黑板前面,开始写了起来。 “第一条规则:当你的脑壳被打开,跟空气接触过之后,你就再也不是从前的你了。说真格的,上帝为你的脑袋装了个铜墙铁壁般的外壳,自有其道理,我们也不应该去乱碰。脑袋瓜就好像一台 1966 年的凯迪拉克,你必须将引擎拆下来,才能换火花塞。设计师只管机器的表现,从没考虑过维修容不容易、方不方便。” “病人一般好像都还算复原得不错。”我稍作抗议。 “是的,一般来说。但偶尔会发生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病人的性情改变了,或者毫无预警地突然死去,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踏在神圣的土壤上,必须步步当心。这就带来了第二条规则:只有别人动刀的手术,才叫小手术。如果负责动手术的人是你,这就是大手术。永远不要忘记这点。” 他啜了一口咖啡,继续说:“第三条规则同样适用于要动脑部或椎间盘手术的病人:只要病人还活着,你永远都有办法把他弄得更惨。我碰到过一些病人,背上刚拿掉两块椎间盘,还求我们动第三次手术。他们说,反正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再糟了。于是我们又给他们动了一次手术,而结果证明他们实在是大错特错。” 又喝了一口咖啡之后,他继续说:“第四条规则:当你觉得某个病人快要出大麻烦了,却始终搞不清楚原因时,要好好睁大眼睛看一看病人,这比护士打一千次电话向你报告病人状况有用多了。由此引申出来的小规则是:即使你犯了大错,让病人出现了状况,你在手术台上犯的错误,也远比你躺在休息室床上或坐在电视机前做的专业判断所导致的错误轻微得多,也更容易得到病人的谅解。切记:要确确实实地看看你的病人。” “接着是第五条规则:假如你因为认错病人,给他动了不该动的手术,或者是病人身体右边出毛病,你却在他的左边动刀,那么你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永远要记得问问病人到底是哪一边痛、哪一条腿痛,或者到底是哪只手发麻没感觉。永远要亲自检查 X 光片,检查片子上的名字和其他图表上的名字是否为同一个人。而且要记住,一定要仔细核对手术同意书上的名字和绑在病人手腕上的名字。不这么做的话,不出事才怪,你会陷自己于‘免审诉讼’中。” “免审诉讼?”我问他,“医学院从来没有教过这个名词。” “他们永远也不会教这个。这是个法律名词,全名是‘res ipse loquitur’,意思是‘不言自明的事物’。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是指在‘不当治疗’的案件中,所犯的过失是如此明显,即使非医疗专业人士也看得出来是你搞砸的。比如说,病人从手术台掉到地上;病人的右腿有问题,你却将他的左腿切掉;你为断了颈椎的人进行急诊治疗后,让他出院,却只给他开了一些阿司匹林;为病人做电击急救,结果却让他全身着火;原本应该为‘阿兰 · 约翰逊’拿掉一块椎间盘,结果却误在‘杰克 · 约翰逊’身上动刀。在这种时候,就拿出你的支票簿,准备填上一大串零吧!埃里克,我有没有漏掉什么没讲?” 埃里克想了一下。“嗯,”他转过头来看着我,“你只管记住任何外科住院医师都要遵守的一条守则:有机会坐下来的时候,就不要站着;有机会躺下来的时候,就不要坐着;有电梯可以搭乘,就千万不要走路;只要能睡得着,就绝不要睁开眼睛。而且,一有机会就吃东西,要不就去上厕所。” 稍微沉思了一会儿,他又说:“永远要听从老板的话。记住,老板代表了这里的一切。神经外科这一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要挑战老板。有需要的时候,多低声下气地向上乞求,你就会万事大吉了。” “这可是住院医师阶段啊,”盖瑞的声音再度悠悠响起,“你已经不只是个优秀的医学院学生,或者是以前那个啥也不懂的实习医师了,那时候不管犯什么错,人们都会原谅你。现在是玩真的了,这是你一生的职业。你再也不用在小儿内分泌科或热带病理科轮班了,但你现在的工作,只要还剩下一口气,都得撑下去。你准备好了没有?我说,你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 放马过来吧。 ★ 曾译为《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豆瓣评分9.0,Goodreads评分4.34,万人热评的高分经典 ★ 从钢铁工人半路转行,到为数万名患者操刀手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入行头几年血泪交织、鸡飞蛋打的成长之旅 ★ 轻松好读的美漫风医疗职场剧,百分之七十的大笑加上百分之三十的大哭。二十个悲喜相依的真实案例,二十桩事关生死的黑色幽默,每个爆笑瞬间的背后,堆叠着医生的快乐、心碎、勇气和责任 ★ 新修订版补充作者后记,讲述作者罹患帕金森综合征后的由医生变为患者的心路感言 ★ 每个未被埋起来的日子都是好日子,要大笑,要向前,要每时每刻享受生命的喜悦!从这本书开始用医生的眼睛正视生死,剖开肉体和皮囊,为其填进灵魂与意义 ★ 五月天主唱阿信私人书单倾力推荐:“从粉红色的的脑浆中看见血泪交织的真实人生,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