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自己的麦田/殷健灵诗意小书坊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被寄养的故乡 我一直疑惑:哪里才是我的故乡?我生在上海, 却长在离上海不远不近的南京。可是,当我告诉别人 自己长在南京时,却没有底气,因为南京城于我太过 陌生,我至今不识南京的道路和街区,不会讲南京的 方言。但如果告诉别人自己出生在上海,在上海人的 圈子里长大,我又无法认可上海是我的故乡。总之, 无论往哪边靠,都是尴尬。这种困惑不只我一人有, 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都有。我们心底里都有一个只属 于自己的小小的故乡——它有一个代号,叫作“9424 ”。 这小小的故乡曾以“宝野”和“美浓”的名字出 现在我的小说里,竟有读者真的去探究,似乎想在现 实中找到这样一个美好的温柔乡。可我知道,他们是 无法找到的,因为连我自己都无法在现实中找到。 去年冬天,趁去南京出差的机会,我在离开十七 年后重回了小小的故乡。走的是宁芜公路,依然是十 七年前离开时的房子和田,一路所见,已显颓败之色 。其实,我依稀预想到了它如今的样子。尽管有了心 理上的准备,但到近前,它的模样还是令我感到忧伤 。就像见到一个多年未遇的亲人,印象中还是她青春 旺盛的样子,不期然地,就老了。 几乎所有在这里生活过多年的上海人都已撤离, 叶落归根。这些人曾经是这里的魂灵,魂灵散去了, 这里便只剩下空洞的躯壳。住过的老房子拆除了,路 边的石阶残破了,水泥路面崎岖不平;小学校不在了 ,改成了社区活动中心;我的中学铁门紧锁,落叶遍 地,满眼所见净是萧索;繁荣的菜市场也不在了,换 到了室内,旁边开了一爿冷清粗糙的大食堂…… 只花了大半个小时,我便走遍所有熟悉的地方。 重新回到宁芜公路边上等车时,站在一片黑色的砂土 之上,在尘土飞扬中我心生恍惚——莫非,那些明媚 的颜色从来不曾存在过? 可它明明存在过。存在于我的念想里,存在于儿 时伙伴的追忆里。现实中找不到,我*无法用言语描 绘它。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乡,是被寄养的孩子,无根 无襻,让我们无法有乡土的情结,*不可能拥有城市 入的依傍。可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抓 住了我们的心。我们自封纯朴,因为生长的地方离泥 土近;自以为孤独,因为不知道哪里是真正的故乡; 可有时又会庆幸单纯的成长环境给了我们一颗简单的 心。 说起来,这个故乡真的很小,方圆仅有数里,而 孩子们活动的区域只在方寸之内。它紧靠宁芜公路, 面山傍江,依丘陵而建,一条铁轨擦边而过,伸向神 秘的远方。我们住在火柴盒一样整齐划一的房子里, 街道清洁,树木成荫,推窗可以见山,走不多远,便 到了田野。水车,池塘,带着新鲜*香的牛粪的气息 。每到春天,教室里便柳絮飘飞,目光被树影映成了 柠檬黄,涂抹在窗台上、桌角处…… 回想起来,这些明媚单纯的颜色构成了我少年生 活的图景。这里本是冶炼钢铁的基地,可我的少年却 鲜有坚硬的调子,似乎总是那么温润。这究竟是为什 么? 那地方,到处可见坡地和台阶。从我住的房子出 来到小学校,要上下三四处坡地,一溜低矮的山墙顺 地势蜿蜒,上面爬满青藤,这使得我的上学之路充满 了游戏色彩。夏春时分,我从午后的困倦里走出,沿 着山墙走向学校,慢慢走进一片叽叽喳喳的喧闹。我 们习惯早到,等学校开门,站在大门口,身后数十级 台阶下是成排的居民楼,台阶上站满了同校不同级的 孩子。开大门前半个小时的光景,我们什么都可以做 ——聊天,打架,跳绳,跳房子,买小摊上的糖人、 爆米花……课还没上,人就先兴奋起来。若是冬天, 下了大雪,家门口的台阶都给雪遮没了,走起来就有 了危险,深一脚浅一脚,一不留神就突然陷进去半条 腿。到了学校,棉鞋都湿了,教室的水泥地上便印了 很多个深色的小脚印。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