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法思想史
ISBN: 9787301336991
中山龙一,198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1991年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中途退学,现为大阪大学法学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的法律思想》(岩波书店2000年版)。 浅野有纪,1991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1994年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硕士课程修了,现为同志社大学司法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有《法律多元主义——交错之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弘文堂2018年版)。 松岛裕一,2002年毕业于大阪大学法学部,2010年大阪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满学分,现为摄南大学法学部副教授,主要论文有《法律思想史中的有权解释概念的一个断面》[载《摄南法学》53号(2017年)]。 近藤圭介,200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学部,2011年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了,现为京都大学法学研究科副教授,主要论文有《全球化的公共空间的法哲学》[载《論究ジュリスト》23号(2017年)]。 译者王昭武,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日语系,2001年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师从刘明祥教授攻读刑法学,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留学日本同志社大学,师从大谷实教授,先后获得同志社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译著有:《中国刑法学の新展開》(陈兴良著,日本成文堂2020年版)、《日本刑法各论(第7版)》(西田典之著、桥爪隆补订,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刑法各论讲义(第4版)》(松宫孝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刑法总论重要问题》(松原芳博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日本刑法总论(第2版)》(西田典之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刑法各论(第2版)》(山口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序 本书是法律思想史的教科书。首先想到的读者主要是正在法学部与法科大学院就读的学生。当然,也希望能对正在从事法律与政治的相关工作者,以及想从法律思想的视角回顾历史者有所助益。 本书没有将记述对象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尝试写一本“通史”,记述对象包括自古希腊、古罗马直至21世纪的现在的法律思想的漫长历史。不过,关于这一点,还是有必要稍微作些解释。 首先,就面临“如何处理法律思想的漫长历史”的问题。在历史学的世界,不是采取以政治史为模型的短跨度的历史叙述,而一直是提倡诸如物质的生产与流通的历史、人们的嗜好与感情的历史等,即所谓“长期持续”的历史。就围绕法律的思想而言,以有关“正义”与“公平”的人们一般的理解与感觉为对象,这种尝试也许是可行的。但是,本书没有采取这种方式,仍然沿袭了思想史的一般写作方式,基本上按照时代顺序选取思想家与法学家,并对他们所倡导的思想与观念进行解释。 但是,这种记述方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将各个思想家与法学家们的思想彼此分割之后,再像把米粉团子串在竹签上一样,按照时代顺序罗列他们的思想,就有陷入单调乏味的平铺直叙之虞。为此,本书特别注意了下面几点。 思想家与法学家作为所谓“时代之子”,是在他/她生活的时代中思考问题。与此同时,他/她作为以思想与学问为研究对象的专家,还需要接受从自己之前的时代所承继下来的研究与问题意识,一边与之“格斗”,另一边“编织”出自己的思想。换言之,一面是按照既往的研究与问题意识持续下来的走向,另一面是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实际状况。可以说,在这两者的交集点,会产生新的思想与学问。为此,本书在介绍各个思想家与法学家之际,不仅介绍其主张的思想与研究的内容,还尽可能地对产生这种思想与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状况进行介绍,同时也尽量明示超越时代的研究与问题意识的连续性或者相关性。本书为此进行了各种尝试。 其次,另一点需要向读者解释的是,尽管本书以《法思想史》作为书名,但本书的记述对象几乎是“西洋”的法律思想,可以说,实质上就是一部“西洋法律思想史”。这样做的理由在于,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法律系统继受或者移植的正是西洋法;并且,将西洋法作为“学问”来对待的“法学”也处于西洋诸学的压倒性影响之下。但是,正如在“结语”部分些许涉及的那样,随着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现在正处于法律与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时代。作为对法律思想史的通史性质的记述,虽然现在能做的还很有限,但在“专栏”中专门谈及东亚的法律文化与伊斯兰法,也正是意识到,也许会接近所谓“全球历史(global history)”这种法律思想史的未来姿态。 另外,本书的写作不仅参阅了原著及其日译本,还借助了迄今在国内外出版的大量概论性书籍与研究文献。如果没有这些先行成果,想必本书是难以完成的。这些书籍大多列在参考文献中,但限于篇幅,对于外国的研究文献则只能抱憾割爱,不再一一列举。 本书的策划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后。蒙恩师田中成明教授的推荐,有斐阁编辑部的奥村邦男先生向作为本书撰稿人之一的中山龙一发出了邀请。但是,因中山的迟延,策划迟迟未能往前推进,责任编辑也由奥村邦男先生换成了一村大辅先生。此后,也得到了田中先生的建议,浅野有纪、松岛裕一、近藤圭介这几位值得信赖的学者加入其中,终于在2015年前后正式开始了本书的写作。另外,还拜托大阪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的宫田贤二君与山本展彰君帮忙制作事项索引,以及通读全文,核对相关用语。 奥村邦男先生一直在期待本书的出版发行;直至最终出版,一村大辅先生一直都在耐心守候,并从各个方面热心关照。最后,想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山龙一 代表其他撰稿人记于2019年晚秋 1. 极力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流水账叙述,对生活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是一部提升法律素养的力作。 2. 以从古代到现代尤其是近代以后的法思想家为中心,深入浅出地解说其法律思想。 3. 解说法思想内容的同时,详细阐述产生这种法思想的时代背景及其对该法思想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