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家——世界100位著名教育家画传(精)
作者简介
朱永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等。著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中国新教育》等多部教育著作。 薛晓源,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任、理事。曾任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在中央级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出版专著5部、艺术画册1部,主编出版学术艺术图书500多种,专著《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美”理解与阐释》2014年入选国家“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内容简介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大约30岁左右开始讲学,先后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虽然有过几次短暂的入仕经历,但收徒授业从未停止,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宣传其政治主张。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并且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突破了“学在官府”的旧框框,给下层平民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理论上,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强调了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和学习改变自己。他的许多教育主张,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在生前就被认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后世更被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 ~前399),古希腊三贤之一,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又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在战争中表现顽强勇敢。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与孔子相仿,他也在30岁左右开始了讲学,但是他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而是选择在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进行免费的教学。他的学生有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三教九流都是他施教的对象。40岁左右时,他已经成为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70岁的时候,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认为知识和美德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在教育方法上,他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帮助人们发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真理。他把自己定位为“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据此,他一般是通过问答的谈话方法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做出回答。如果答案错了,并不立刻给予纠正,也不指出错误所在,而是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之处,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与孔子一样,苏格拉底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他的名言“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等对后世影响深刻而久远。 致敬教育家之力作:学教育家之思想,赏教育家之风采。教育让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思维得以一代又一代延续传承,在促进人类繁荣兴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教育家对教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改变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教育家却往往不像哲学家或者科学家那样广为人知。这本书是一本简明的教育思想史,收录古今中外100位著名的教育家,梳理了他们的教育思想以及贡献,并配以中国传统画法的人物肖像,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些伟大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