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人生--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布局人生--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作者: 萧鼎诚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布局人生--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ISBN: 9787511559852

作者简介

萧鼎诚 实战创业导师 鼎创时代教育创始人 领英商学院院长 创新型企业家 专注于培养新时代商业领袖,助力创业者快速成长,走上财富自由之路。 过去十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24个省份230座城市,累计演讲上千场,影响上百万人。

内容简介

第二节 设计自己的工作流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奔波于工作和生活之间。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工作了一整天,累死累活地从早上忙到晚上,结果发现工作还是没有做完,只能很无奈地留下来加班。这种长期、长时间加班的现象,在大城市里极为普遍,加班成了困扰职场人最大的问题之一。更令人郁闷的是,明明自己非常努力地工作,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却仍然与自己期望中的结果相去甚远。   那么问题来了,繁重的工作一定要靠无休止的加班来解决吗?为什么明明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拼命,花费的时间也更多,做出来的成绩却还不如别人呢?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即便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能气定神闲地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能获得不错的成绩。大家肯定会好奇,明明同样的工作,这些人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得到,而自己却不可以呢?   实际上,想要避免加班,就要真正做到工作有效率。但提高工作效率,可不仅仅只是靠“努力”二字就能实现的。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时常会踏入“量变引起质变”的误区中去,觉得只要花了足够的时间,就一定可以做得到。但所谓的量,并不单单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和时间量;工作效率也不单单是指工作完成的速度。努力和高效之间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有些人终日忙忙碌碌,实际上都在重复很多简单、枯燥而且没有意义的工作,自然也就见不到成效。   众所周知,我们日常面对的工作往往不是单一的一件事情,而是各种复杂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很多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他们刚入职场就要面对烦琐复杂的工作,便会觉得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因此,他们习惯于看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种贸然和盲目的工作方式,不仅让我们更加忙碌,更让我们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最后出现“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的状况,我们的所有努力也很可能因此变成无用功。   所以,此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迅速地开始工作,而应该是整理工作思路,因为我们缺少的根本不是耐心和能力,而是从一堆琐碎的工作事务中,恰如其分地厘清工作的思路的能力,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固然重要,掌握工作的技巧也很重要。 1.整理工作思路,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比起工作本身,或许梳理工作思路更加让人觉得茫然。那么多的事情,该从哪一件或者哪一个环节开始呢?   实际上,梳理工作思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想必大家都见到过猫咪玩毛线球的样子。猫咪在玩毛线球的时候,总是很容易把所有的线都扯出来,到最后猫咪很可能被这些线团纠缠在一起。实际上,在工作中毫无头绪的我们,跟被毛线球缠绕住的猫咪并没有什么两样,而且我们会被工作中纠缠的各种毛线,折腾得心力交瘁、筋疲力尽。   这个时候跟我一起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怎样梳理被猫咪弄乱的毛线球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找线头。   要知道无论一个毛线球缠绕成什么形状,始终都会有一个线头。只要先找到毛线球的线头,就能慢慢地把缠绕打结的毛线球解开。工作也是相同的道理,厘清工作思路的过程,就像是找毛线球的线头一样。   当你找到了线头,就等于走出了整理工作思路的第一步,因为只有找到了线头,才能顺着线头继续捋清工作的流程和方式。线头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能否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决定了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毛线球的线头也许很好找,但是工作中的线头又该怎么找呢?首先就是要在每天上班之前,把今天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记录和罗列出来。   想必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忙碌的过程中,很容易遗忘掉某些工作,也有可能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突然想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并因此改变自己的工作计划。如果这些被遗漏的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还好,但如果忘记掉的,是一些重要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那就很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这种无意识的工作状态,会使得整体的工作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对工作没有总体的认识,以及对工作时间缺乏概念,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出现突发状况的主要原因。所以,很有必要在一开始就把当天的工作全部记录下来。并且,罗列这些信息最好不要只是放在脑中,而是主动将他们记录在一些更为可靠的载体上,比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又或者是工作日记和便签纸上。因为人的大脑通常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用来记录的,大脑记忆力也因为各种原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   当然,在做记录的时候,也不必每件事情都写得非常详细,对于这些工作的项目可以直接做简化处理,只要能做到提醒自己即可,否则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记录工作上面,也会减少工作的时间。   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工作或者典型的项目,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有的事情都简单地画出来,又或者制作一张表格,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工作的全貌,还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各种工作之间的关系。当你把所有的工作都一目了然地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就发现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中那个令人纠结不已的线头。 2. 史蒂芬?科维的四象限法则   既然罗列出了所有工作,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合理地给这些工作分配相应的时间。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是时间管理领域最常用方法之一,提到时间管理就不得不提到四象限法则。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每天工作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或者做好,与其分散精力做好所有的事情,倒不如集中精力做好那些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因此,史蒂芬?科维用“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把事情分为四个象限:即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第一个象限自然是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   这类事情自然是不能回避和拖延的,也是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去完成的事情。所以,这一象限的事务,是非常考验我们工作的业务能力、判断力和执行力的。   事实上,出现紧急又重要事情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第二象限事务的拖延和忽视。使那些重要的事情因为时间紧凑而准备不足,也是导致我们看起来总是“很忙”,需要加班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象限是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   这类事情一般对整个工作有重大的影响,但是时间上比较宽裕,因而不需要马上完成,也没必要因此把自己逼得太紧,只需要制订工作计划,根据工作步骤和流程,按部就班地去做即可。   史蒂芬?科维认为,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至少将65%~80%的精力,花在第二象限的事务上,也就是所谓的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因为这一象限的事情不但是必须去做的,而且是回报率最高的。   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处于这一象限的事情很容易和那些“紧急且重要的事情”产生混淆,很多人会因为某件事情很急,就觉得它一定很重要,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误导。比如一些紧急的电话,或者一些需要立即解决的小事情。   如果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类事情并没太多的意义,而现实生活却刚好相反,很多人喜欢把时间花在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总是忙忙碌碌,却始终无法顺利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的最根本原因。懂得分辨和取舍哪些是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哪些是紧急但却没有价值的事情,就能有效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浪费。   第四象限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这个象限中的事情,大都是一些琐碎的杂事,很多人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做事,却没有看到效果,很可能是在这个象限的事务上浪费了不少时间。   很多人对时间管理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做好时间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一定要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可以得到安排,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掉第四象限的事情。 3.由简入繁,做好每个工作环节   相信我们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很喜欢接受挑战,喜欢各种高难度的工作。他们认为,做简单的工作会有逃避困难之嫌,所以,他们很喜欢第一时间就去做最困难的事情。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挑战带来的快乐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讲,这却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一方面,如果一开始就喜欢从复杂的、难度很大的工作做起,遇到的困难就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状态,使我们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会因为没有完全融入工作的状态,无法找到正确的突破口,并因此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因此减挫了工作的积极性。   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却得不到任何进展的时候,很容易激发内心压抑的负面情绪。工作者的心理波动,会使人的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自己的情绪上,不但无法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还会导致时间的浪费。   与其如此,不如选择从简单的工作,或者复杂工作中的简单环节开始,慢慢适应和积累,让自己慢慢适应了工作的状态,逐渐找到工作节奏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去做一些难度更高的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对工作的承受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强化。   而且,我们看到的很多世界上成功的人士,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那些最艰难的工作,而是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着手: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也是从编写一个简单的课表软件开始做起,慢慢地积累经验和能力,最终创建了微软;集工程师、企业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创造者——埃隆?马尔克斯,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做汽车开发,而是从编写简单的小游戏开始。   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做起,可以说是工作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能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技术优势,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但要注意的是,选择从简单的工作入手的目的,不是放弃有难度的工作,而是为挑战高难度的工作做准备。   除了少数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工作的人之外,另外一些人,反而喜欢只挑简单的工作去做,遇到困难的工作就避之不及,或者推给其他同事来做。虽然这样工作确实是会比较轻松,但却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每天都重复着处理一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简单事务,长此以往,不但滋长了学习的惰性,也会降低自己职业的竞争力,更不利于整个公司的发展。   曾经有专家学者对一些经营状况比较差的企业,做过仔细的分析和调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   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会有很多人抢着去做,甚至会出现简单的工作重复做过很多遍的迹象,而另外那些比较困难的工作,却如同烫手的山芋,根本没有人愿意接手,以至于当某项工作或者某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找谁来负责。无论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工作失衡,接下去的工作环节和步骤无法顺利完成,最终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和效益。   简而言之,正常的工作流程应该是,在着手一项工作或者面对一堆复杂工作的时候,首先就是罗列出所有的环节和事项,找到一个工作的线头,从最简单的环节入手,最先完成一些紧急重要的事务,继而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去处理其他重要不紧急且难度较高的工作。   当在面对一些工序复杂,难度较高的工作时,也不必马上去做,给自己预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尽量适当地简化工作流程,去掉一些烦冗且不必要的环节,如果真的遇到自己能力之外的困难,也可以适当地寻求帮助,而不是视而不见直接跳过。   挑战高难度和只接受简单工作,都不是正确的工作态度,有效率地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1.不说教、无鸡汤,实用可操作的人生规划手册,让你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2.多年理论总结和大量实践案例融会贯通,从时间管理、演讲力、学习力三个维度培养年轻人人生规划的能力,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3.一本真正适合中国人阅读的创富实战指南,洞悉亿万富翁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让你的忙碌物超所值,实现自我成长,走向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