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菇乡--作家笔下的庆元

寻梦菇乡--作家笔下的庆元
作者: 编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共庆元县委宣传部//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寻梦菇乡--作家笔下的庆元
ISBN: 978721308123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庆元处万山丛中,浙闽之界,三江之源(三江为 瓯江、闽江、赛江),通衢要冲。是夜,宿县城松源 镇,夜半,潮气从没合拢的窗往里挤,连梦境都是潮 湿的。清晨起来,树叶犹带水珠,远处山麓,朝云未 收,看来夜雨不小。 前往举水乡月山村的路上,车窗外时见水流湍急 。今年的雨季格外长,前些日子在莫干山,那雨,也 时不时地就下了起来。月山是个美丽不可方物的古村 ,村前有举溪,村后有半月形的竹园,村依山傍水而 建,烟水百十家,错落有致,与村后竹篁互抱形势, 成一天然太极图。这是一个发端于宋代的古村,鼎盛 于明清,几百年间,有数百人或科考,或荐举,走上 仕宦,成为“庆邑之冠冕”。其中最著者吴懋修,人 称“八老爷”,做的官不算大,却是个著名的遗民, 明亡后跑到福建投奔鲁王朱以海,做一个兵部司务的 小官。据说现在的村子规制,还有沿着举溪的八景, 月山晚翠、云泉晓钟、龙凤两桥、文奎高阁、宝塔东 耸、银屏西峙、龙湫灵液、虎胜奇岩,都是他在世时 就安排妥当了的。 这是一个有经历、有见识的民间高人,会写文章 ,知兵事,又懂营造、风水之术,身处那么一个大时 代,他的一身抱负,都用在了家乡的这方水土上。斯 时,新政权立足未稳,对江南士人的笼络羁縻还没深 入,故容他在此间以文字自娱,作山水文章,从容老 去。 同游的晓敏君,于风水一道已窥门径,听他一路 说道,我只有点头的份:举溪八景中云泉晓钟的云泉 寺在西,因为佛自西方来;荐元塔在南,南天镇魔; 吴文简祠在北,庇佑后人。再如举溪上的10座古廊桥 ,如龙桥、来凤桥、白云桥、步蟾桥,从《吴氏宗谱 》上的月山全貌图来看,也都扼山水形胜,暗合堪舆 之学。 一大群人涌上月山村水尾的步蟾桥时,晓敏一把 拉上我:“走,廊桥怎么能这么看!这一孔桥,始建 于明永乐年间,民国时重修,基本如旧,先须远远地 看,才能看出它的好来!”两人沿着溪流,往下游直 直走了数百米。刚下过雨,溪岸湿滑,扶着岸边的树 ,才没有摔倒。溪流至此,形成一个小坝,水流稍为 平缓,站在小坝上看桥,果真如晓敏所说,才看得出 这桥的好来。它横跨溪上,如虹吸水,梁架用九檩四 柱,柱子直接顶在桥面上,廊屋当心间和东西桥头各 一间,分设三个重檐歇山顶桥亭。涉水而过,再从东 桥头进入廊屋,看着桥顶的八角藻井和做工精细的雕 花垂帘柱,我这个热心导游双眼顿时发光,他的眼风 扫过桥上的每一构件、每一处细节,那沉迷之深,就 好像在抚摸一个美丽的女人,让我深为动容。 “这廊桥,集楼、亭、桥为一体,你看当心间顶 部的藻井,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像不像朵朵盛开的莲 花?” “月山地貌,一如人间仙境,进入此间,就如进 入蟾宫仙境,古人科举中式,又称蟾宫折枝,所以吴 懋修取这桥名,寓意也是极好的。” “你再看桥两侧的风雨板,桃、杏、折扇、梅花 ,那些文人化的图案,这些微小的细节里也流露着文 人趣味。我们常说的乡土中国,实际上就是人文中国 啊,这里面蕴含着太多的文化信息。” 一说起此间风物,晓敏如饮了酒般,舌绽莲花, 语流间,俱是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草树云烟和山姑老 妪的热爱,就好像,前世他就是此间一士子,或一造 桥的巧手工匠,所有土木皆自他手出。接下来,我们 看了号称“重关交锁束溪腰”的如龙、来凤二桥。从 如龙桥的廊屋当心间随脊枋上“明天启五年岁在乙丑 四月十二日乙丑谷良旦吴门从新修造”25字墨字题记 来看,建桥的年代应该更早,系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 廊桥。我看这桥形制,倒是颇有宋代遗风。与之遥相 呼应、“若飞或舞”(吴懋修语)的来凤桥,与之同 等构造,年代也相仿,曾遭焚毁,现存桥面系清道光 年重修。此二桥,桥身离地都有十余米,在清澈的溪 水映照下,桥拱与倒影合成一圆,其间胜境,真有如 桥联所语,“人在青莲辦上行”。 前一日,庆元县委书记在跟我们见面时,盛赞了 晓敏君的文章,我们才知道书记也是晓敏的忠实读者 ,让我等大觉脸面有光。这一晚,从举水乡回到松源 镇,和晓敏君举烛夜游,话题不是别的,依然是桥。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