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诗词中国
作者简介
糖雪人,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创作团队,语文老师、漫画家、90后妈妈,不同身份和职业的碰撞让其作品更符合青少年的口味。
内容简介
"贺知章 生卒:约659—约744年 字号:字季真,号四明狂客 称号: 诗狂、“吴中四士”之一 爱好:饮酒、写草书柳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此处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译文 高高的柳树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一样,垂下来的柳条像千万条丝带一样。 不知道一片片精细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二月的春风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咏柳诗,语言自然隽永,读之如沐春风,清新宜人。全诗构思精妙,借柳树歌咏春风,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柳条,最后写柳叶,结尾把春风比作剪刀,将无影无形的事物形象化。这种奇特的比喻,流露出诗人对春风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 柳树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鱼凫王是传说中的古蜀先王,古蜀文化中的结绳记事、象形文字的诞生等,都与鱼凫王朝息息相关。据说,鱼凫王修建鱼凫城时,还没有修筑城墙的概念,那用什么标志城池的疆界呢?当时,成都平原有大量柳树,柳树生命力强大,易成活,柳枝随风摇摆,形态好看,鱼凫王就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城墙”。每年春天伊始,鱼凫城内,万树吐绿,柳丝摇曳,鱼凫城因此得一雅号——柳城。后鱼凫城南迁,唐代更名为温江,但城内种柳风俗始终盛行,柳城的美誉也绵延了四千多年。 春意盎然,离情依依 柳树是我国有记载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史前甲骨文中,已出现“柳”字,而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柳也与中国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春到柳先翠,柳,是春天的象征,能在诗人的笔下描摹出生机盎然的春景;柳,婀娜柔媚,摇曳多姿,且“柳”“留”谐音,所以古人送别时总是折柳相赠、以柳赋诗,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古人喜欢种柳,家中庭院遍植柳树,故诗人吟柳,有时也寄寓了思乡之情…… " "①《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诗词狂欢,高潮迭起,《讲给孩子的诗词中国》应运而生。 中央电视台发起的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可谓掀起了全民读诗的狂潮,上到耄耋老人,下至蹒跚婴童,都跃跃欲试。诗词大会里的各种达人、才女,起到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带头作用,这也是我们创作《讲给孩子的诗词中国》的动力。 ②这是一套不一样的诗词读物。 普通诗词读本,基本上见山即山、见水即水,当然,读诗就仅仅能读诗。而这套《讲给孩子的诗词中国》细分了8大主题,将纷繁复杂的诗词拧成8条主线:传统节日·中华典故·名山大川·华夏草木·古城遗迹·丝绸之路·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让孩子背诗有思路、学习有章法。 ③有家长关心的提分知识点。 主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都注重能否学到知识,而本书背诵诗词的同时,更有“注释”“译文”“鉴赏”“诗人生平”、地理、历史、百科、传统故事、传统文化 等加分项,提高语文成绩不是梦。 ④有孩子感兴趣的八卦故事、坊间传说。 主张“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孩子,都爱看新奇有趣的故事,这套书巧妙地将诗人的各种趣闻轶事糅合在诗词里,读来让人过目不忘。 ⑤有声伴读,免费赠送音频。 刘颖,电台资深主播,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获得者,高级职称。普通话一级甲等,从事有声书录制16年,从业以来录制千余本图书,包括世界名著系列,童书系列,开心教育集团图书系列,亲子教育系列,成功励志系列,中小学课件系列等。作品遍布新华书店上架书籍和喜马拉雅有声平台。 ⑥让孩子跟着诗词学写作,行云流水、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