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自传/世界风云政治家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童年时光 在我大概七岁时,我的父亲选择离开布尔班达, 去了拉奇科特的王廷法庭做法官。于是我就在拉奇科 特读小学,那时候的一些情景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比 如那些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一些特 点。 我的学习情况无论是在布尔班达还是拉奇科特其 实都没什么两样,平凡至极,不足为道。之后我转了 学,新学校位于郊外,我在那里一直读到了中学,当 时我已经十二岁了。 在我这段并不算长的求学生涯里,我从来没对师 长或者同学撒过一次谎。我的个性比较内向、害羞, 经常回避与人主动交往,埋头在功课里,书是我唯一 的朋友。我习惯每天按时到校,到了放学的时间就立 即跑回家。我真的是一路跑回家的,因为我真的过于 恐惧与别人说话,担心别人会取笑自己。 我读中学一年级期间,在一次考试时发生了件值 得一提的事情。当时一位名叫齐而斯的学监走访到了 我们学校。齐而斯先生要求我们拼写五个词语,其中 一个词是“水壶”。我拼错了这个词,旁边的老师用 鞋尖碰了碰我,不过我并没有理解他的用意,以为老 师在场的目的是防止学生作弊,后来才发现老师是在 暗示我可以抄袭旁边同学石板上的答案。结果,那天 所有的同学们的拼写单词都是正确的,除了我,我感 觉自己是个傻瓜。之后,老师责骂了我,想让我认清 自己的愚蠢。但这对我而言却没什么作用,我一辈子 也学不会“抄袭”这门技能。 然而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减少我对师长的尊敬之情 ,无论发现师长有多少缺点,对其的尊敬仍始终如一 。这是因为我打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务必遵从长者的教 诲,不要去质疑他们的行为。 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了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平时 我并不是非常喜欢读课外读物,因为我需要在功课上 花费很多时间。我既不愿意受到老师的责罚,也不想 欺骗他,所以即使集中不了注意力,也得尽量完成功 课。因此,连完成作业都有难度的我,更没有精力读 什么课外书了。但是有一次,我居然对父亲买回来的 一本书产生了兴趣,那是《斯罗梵纳孝顺双亲》的剧 本,我读得手不释卷。当时正巧家里来了几个巡回表 演皮影戏的艺人,他们的表演内容中就有斯罗梵纳背 双目失明的双亲朝圣的情节。那本书和那个场景深深 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我告诫自己:“这就是我应该 效法的榜样。”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斯罗梵纳离世 时,他的父母悲痛万分、断肠哀号的情景。那一段哀 歌强烈地震撼了我,后来我还用父亲送给我的大风琴 演奏过那段曲子。 第二件事则与另一出戏有关系。 一次,我父亲允许我去看一个剧团演出的一部戏 ,我深深地被那部叫做《哈里斯昌德罗》的戏所吸引 ,百看不厌。不过有一个问题让我烦恼,那就是我能 有多少机会再去看这部戏呢?于是我就开始自己扮演 起哈里斯昌德罗,数不清到底有多少回。我经常思索 :“世人为何不能像哈里斯昌德罗那样诚实呢?”我 立志要像哈里斯昌德罗那样勇于追寻真理,为了真理 甘愿承受所有的考验,这个想法时常在内心深处鼓舞 着自己。到了现在,凭借常识判断,哈里斯昌德罗也 许并非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不过无论怎样,斯罗梵纳 和哈里斯昌德罗的精神对我而言都是真实的,我坚信 哪怕是现在重读这两部戏的剧本,自己依然会像从前 那样被感动。 童婚经历 写这段经历会让我留下很多眼泪,咽下很多苦水 ,所以我并不是很乐意谈及这段往事。但既然我自命 是信仰真理的人,就不能对这段经历避而不谈。将十 三岁就走入婚姻生活的经历记录下来是我沉痛的责任 。每次当我看到自己所照顾的那些和我当时年龄相仿 的孩子们时,就身不由己地感伤起来,但同时也非常 庆幸他们没有和我一样的遭遇。在我看来,那种荒唐 的早婚完全没有道德标准。 在这里请读者们不要产生误会,我的确是结婚而 非订婚。在卡提亚华,订婚仪式和结婚仪式是完全不 同的。订婚指的是男女双方的父母预先定下婚约,而 这种约定并非无法违背,如果男方去世,女方不用守 寡。并且这完全是男女双方父母间的约定,与他们的 子女无关,所以在很多时候连当事人都不清楚这些, 比如我大概就订过三次婚。因为听长辈说给我选定过 的两个女孩都先后去世,所以我推测自己应该是订过 三次婚。第三次订婚那年我七岁,有些许模糊的印象 ,不过记不清到底有没有人跟我提及过此事了。在这 个章节中我要讲述的是我结婚的过程,这段经历我还 是有清楚的印象的。 我们家兄弟三人,我的大哥很早就已经结婚了。 经过家族中的长辈们讨论决定,让年长于我两三岁的 二哥,比我大一岁的堂哥还有我三个人一起举办婚礼 。长辈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是为了我们的 幸福考虑,更谈不上尊重我们的意愿,而是完全为了 方便和节省做出的决定。 印度教教徒的结婚仪式非常麻烦,新人的双方父 母甚至会为了操办婚事而耗尽家产,精疲力尽。他们 会花费数月时间来购置衣物饰品,装修房屋,准备酒 宴,而且还要就数量和种类等方面相互攀比,尽量让 自家的风头盖过别家。而且妇女们不管自己有没有一 副好嗓子,都会放声歌唱,甚至会因为办婚礼而累得 生病。主家并不在意办婚礼的声势浩大会侵扰到邻居 ,而邻居对于这些嘈杂和纷乱也会以平常心处之,因 为他们知道自己家总有一天也会来这么一次。 我们家族中的长辈们了解婚礼带来的种种麻烦, 所以才会索性让三个孩子的婚礼同时举行,这样既省 事,也很风光,毕竟办一次婚礼比分别办三场要合算 很多。我的父亲和叔叔都不年轻了,而我们兄弟三人 又是亟待操办婚事的最小的孩子,大概他们是期待在 有生之年感受到孩子们最后一场婚事带来的快慰吧。 综上所述,我的家族就做出了三场婚礼同时举行的决 定,并且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问来操办这场仪式。 而我们也是在准备婚礼的过程中,才慢慢意识到 即将要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我对结婚的印象基本上 就是穿上漂亮的衣服,在锣鼓奏乐的伴奏中迎接新娘 ,摆上丰盛的酒宴,和一个陌生的女孩子一起玩耍, 大概只是这样而已。后来才萌发了对性的渴望,不过 除了一些真正值得记录的经历,其他的细枝末节我都 羞于启齿,留着以后再说吧。而且那些细枝末节和我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也没什么太大的关联。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