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英雄谱/朗朗书房经典别谈馆
作者简介
蒋凡,1939年生,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参加《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中《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宋金元文学批评史》的撰写,著有《叶燮和原诗》、《唐宋文精华》、《周易演说》、《世说新语研究》、《文章并峙壮乾坤——韩愈、柳宗元研究》、《三管诗话校注》、《经典重读》、《蒋凡学术论文集》等,主编有《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十大名相》、《古代十大散文流派》、《故事本中国文学史》等。
内容简介
一、篡魏开晋承先业 《言语》第19则曰: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 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日:“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刘注引《晋世谱》日:“世祖讳炎,字安宇。咸熙二年受魏禅。”晋 武帝,即司马炎(236-290),字安世,而非《晋世谱》所称“安宇”。河内 温县(今属河南)孝敬里人。祖懿,父昭,是昭之长子。承父祖之业,曾任 魏相国、晋王,并于咸熙二年(265年)受魏禅登基开晋,改称泰始元年。都 洛阳。并于太康元年(280年)灭吴而统一中国,致天下太平。在位二十六年 ,死后谥号武皇帝,故史称晋武帝。庙号世祖。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其 死后不久,即引发“八王之乱”及“五胡乱华”,旋即西晋灭亡。得天下 者司马炎,失天下者也是司马炎,因为亡国的祸根是他种下的。登阼,登 基称帝。阼,东阶,宾主行礼时主升东阶。探策,指用蓍草来占卜算卦。 策,占卜用的蓍草或代用的筹码。侍中,官名,侍奉皇帝而备顾问的亲近 大臣。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少与王戎齐名,是著名玄 学家,惠帝时,官至中书令,与张华共掌机要,人称裴令或裴令公。后为 赵王伦所杀。 曹魏时,河内温县司马氏家族的基业,是由司马懿肇源创始的,其子 师、昭继之。懿于魏正始十年(249年)发动高平陵事变,为达其专政目的, 杀辅政大臣曹爽及其党羽,手段极为残酷,一时天下名士减半。后来师、 昭继之,变本加厉,不仅全面控制了魏王朝的军政大权,而且咄咄逼人, 矛头直指魏帝,故时人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言,意指其篡位夺 权的野心举国皆知。昭于甘露五年(260年)派心腹贾充公然弑杀魏帝曹髦, 受魏九锡,被立为晋王。但他来不及篡魏就病死。于是其长子司马炎继位 为晋王,并于同年承父志篡魏开晋,登基称帝,终于以祖孙三代人的努力 ,完成了祖先未竟的事业。 晋武帝登基之时,年方三十,正在壮年,气血旺盛,野心勃勃。他也 想借晋朝开国的有利时机,大干一番事业。可以说,卑劣野心和理想壮志 ,并存于司马炎一身。因此,当他篡魏开晋时,为了把江山皇位传之子孙 万代,就遵照传统习俗,占筮问《易》,即通过卜卦算命的方式,假称天 命,以便骗取民众的支持,并求得内在心理的自我满足。这则故事虽然简 短,但是文字颇为生动,形象栩栩如画,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跃动于 字里行间而和盘托出。古时天子所行大事,“惟祀与戎”(《左传》。新朝 皇帝登基的开国大典,是何等隆重,所以要用《易》卦占筮来卜问吉凶, 以明天命所授。但在占卦的过程中,要用蓍草反复抽数推算几十次,方才 能算出一爻一卦,这就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出乎他的意料的是,他所获得 的竟是“探策得一”的结果,即《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初九 ,这是一个凶兆,其爻辞云:“潜龙勿用。”卜卦之时,司马炎已公开篡 位登上皇帝宝座,成为飞龙在天的“九五”之尊,但所占《易》卦爻辞, 却明言他只是一条“潜龙”,不应该公然飞行于天地之间,这不是讽刺的 诫辞又是什么?而且,他问卦的本意,是想知道国祚世数,亦即能否把江 山传之子孙万代,但却不幸得“一”,按照汉代象数《易》学的解释,这 个“一”是数字实数,暗示的是一代而绝之意。试想,司马氏的祖先费尽 心机,杀了多方望族名士,欺凌曹魏孤儿寡母,方才赚骗到手的江山社稷 ,转眼又要拱手让人,这不是太不幸了吗?于是武帝勃然变色,也在情理 之中。古时龙颜震怒,动辄诛戮,所以朝中人人自危而噤若寒蝉。在此关 键时刻,裴楷一席绝妙好辞,引古证今,断为吉兆,因而龙颜大悦,从而 消解了一场危机。裴楷是一个正直的清谈名士,他转换思维视角,脱出汉 代象数《易》学的传统思维定势,改从当时新兴的玄家义理《易》学来分 析卦理。刘注引正始名士王弼《老子注》云:“一者,数之始,物之极也 。各是一物,所以为主也。各以其一,致此清宁贞。”王、裴二人几乎同 时,因此裴楷精熟正始玄论。裴楷所称的“一”,已非象数派所指的实数 ,而是一个充满了虚无本体理论精神的全新哲学概念,相当于老子之“道 ”,亦即王弼所说的“道一”,它是诞育万物的根本所在,超越了一切具 体数字系列之上,是驾驭数字实体具体操作推演的非数之数。在玄家看来 ,占卦得“一”,何其幸哉!裴楷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希望新的晋朝在 统一天下的过程中,顺应历史潮流,清明国家政治,守“一”致贞,创造 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但司马炎并没有真正理 解裴楷的苦心,他除却心病之后,自以为已化险为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大可为所欲为。于是只凭主观盲动,放手大干,既有成功之处,也为失 败埋下祸根,最终在统一中国而大获成功之时,亲手葬送了大好形势。他 身死不久,旋即八王乱起,“五胡”侵袭,中原板荡,西晋的大好河山, 迅速走向灭亡。一个好不容易才统一起来的国家,被他重新推向四分五裂 的民族灾难深渊。统一国家,与毁灭国家者,都是同一个司马炎,这正应 了历史的话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呜呼,悲哉!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