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传习录
作者: (明)王阳明|译者:费勇
出版社: 三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传习录
ISBN: 9787551818612

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译者费勇,著名学者、作家,1965年生于浙江,现为昊达文化创始人、昊达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唐宁书店联合创始人,并兼任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作品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 、《不抑郁的活法:坛经修心课》等修心课系列,在大陆、台湾、韩国出版,连续多年入选凤凰网好书榜、年度畅销书榜等多种榜单。另有《言无言:空白的诗学》、《行走指南》、《时尚的哲学》等学术著作、散文、译著多种。译著《了凡四训》。

内容简介

徐爱由于没有领会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诲,与 宗贤和惟贤再三辩论,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就 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举个例子来说说,到底不明白在哪里 ?” 徐爱说:“现在的人都明知有父亲就应该孝顺, 有兄长就应该尊敬,但往往不能孝顺、不能尊敬,可 见知与行实在是两码事。” 先生说:“这是被私欲隔断了,不是知与行的本 体了。没有知而不行的,知而不行,就是还没有真正 明白。圣贤教导我们认知并且践行。正是要恢复知与 行的本体,不是很随便地告诉你有认知就可以了。所 以,《大学》用‘就像喜欢美色和厌恶臭气一样’来 启示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知与行。看见美色是知,喜欢 美色是行,在见到美色时就马上喜欢它了,不是在见 了美色之后才起一个心去喜欢。闻到恶臭是知,讨厌 恶臭是行,闻到恶臭时就开始讨厌了,不是在闻到恶 臭之后才起一个心去讨厌。一个人如果鼻塞,即使恶 臭在跟前,鼻子闻不到,也就不会讨厌了,也是因为 他不知道臭。我们讲某人知道孝顺父亲、恭敬兄长, 一定是这个人已经做到了孝顺父亲、恭敬兄长,才会 说他知道孝悌。并不是只知道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 可以称他为明白孝悌的人。再如知道痛,一定是他自 己真的疼痛了,才会知道痛;知道寒,一定是他自己 真的寒冷了;知道饥,一定是他自己肚子真的饥饿了 。知与行怎么可能分开?这就是知与行的本体,没有 私欲在其中。圣贤教诲大家,只有这样,才可以称作 知。不然,就算不上知了。这是多么紧要实在的功夫 啊!非要把知行说成是两件事,是什么意思呢?我要 把知行说成是一件事,又是什么用意呢?倘若不懂得 我提出‘知行合一’的目的,一味纠缠是一件事还是 两件事,又有什么用呢?” 徐爱说:“古人把知和行分开来讲,大概是叫人 有所区分,一方面做知的功夫,另一方面做行的功夫 ,这样所做的功夫才能落实。” 先生说:“这就偏离古人的原意了。我以前说过 ,知是行的意向,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 是知的结果。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讲知的时候 ,行其实已经包含在其中了;讲行的时候,知其实也 包含在其中了。古人之所以把知和行分开来说,只因 世上有一种人,只顾稀里糊涂地随意去做事,根本不 思考琢磨,完全肆意妄为,因此必须说一个知,他才 能行得端正。还有一种人,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思考 ,根本不愿切实力行,只是无端空想,所以必得着重 说一个行,他才能知得真切。这是古人不得已为了救 弊补偏的说法。假如明白了古人真正的意思,那么说 一点就已经足够了。现在的人非要把知和行分为两件 事去做,认为是先知然后行。因此,就先去研究、讨 论如何做知的功夫,等到知得真切了,再去做行的功 夫。这样,很可能终身都不去践行,也终身没有真正 的认知。这不是什么小毛病,由来也很久了。我现在 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正是要对症下药,并非我凭 空杜撰。知和行的本体原本就是这样的。如果懂得了 其中的要领,就算把知行分开说成两件事也无关紧要 ,本质上仍是一件事。如果不领会其中的要领,即使 说知行合一,又有什么用呢?只是闲扯而已。” P28-30  ·传世经典:心学入门之书,儒家经典之作,曾国藩、钱穆、梁启超推崇备至。   ·简明好读,详尽导读,译文在前,原文在后,扫清阅读障碍,一本书读懂《传习录》。   ·版本可靠:以隆庆六年谢廷杰刻本为底本,考以嘉靖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施邦曜辑评本重新点校。纠正现有版本的数十处错误。   ·译文严谨:暨南大学博导费勇教授在潜心研究《传习录》及阳明心学后精译全文并做万字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