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精)

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精)
作者: 宁宗一口述,陈鑫采访整理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59.50
折扣购买: 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精)
ISBN: 978752020957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陈:咱们今天就从您 小时候谈起吧。 好。我看了你制作的 那个年表,可以作为我们 交谈的基础。我做口述历 史的一个初衷,是接受刘 泽华对我的嘱托,他希望 我做这项工作,通过我的 经历折射出社会历史的面 影。关于口述历史,我曾 经请教过陈墨先生。我认 为现在的口述历史出现了 某些乱局,大家都在做口 述历史,但是我觉得有个 前提:口述者必须有良知 ,要真诚。有时候记忆上 可能会有误,但是不能离 开这个前提。这里面就包 括历史史实和自己的认知 ,自己有没有反思,有没 有忏悔意识。 陈:我想,历史史实 和个人的认知,肯定是有 一些出入的,只要是真诚 地谈就好。 宁:对。记忆和历史 记录可以互补,尤其是你 以后可以查询档案,找一 些材料,进行核对,那样 我觉得可能更好一些。你 毕竟是搞历史的,对档案 、对相关事情的背景会有 了解。 陈:好的,我会尽量 去核对。那么咱们开始? 宁:好。我人生的命 运是跌宕多姿、起伏不定 的。这跟整个时代、现实 生活、家庭背景乃至我的 性格等有密切的关系。恐 怕当时每个人都是这样, 我似乎就是更多了一些吧 。我于1931年出生,当时 是民国,之后经历了抗日 战争爆发、国土沦陷、日 本统治、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 ,我一直在南开大学,将 近七十年,从上学到教书 ,再到退休,又经历了很 多的事情。我想,通过我 的一些经历,不仅仅是诉 说个人的悲喜苦乐,可能 真的可以折射出社会变迁 。这也是老刘对我的要求 ,我一定秉持这一点。像 我这个将近九十岁的人, 提供一些历史的细节、真 实的材料,可能还是有一 些可供参考的价值。个别 记忆可能有误,但是大致 不差。我一定秉持良知, 真诚地叙述。 满族家庭 宁:我想,既然口述 历史,谈我的人生、我的 命运,就离不开我的家庭 。我的家庭有特殊性,相 关的事情也有历史背景, 可以供后人参考。 陈:好的,那咱们就 先谈您的家庭。 宁:讲到家庭,我必 须说明一个问题。我母亲 生了九个孩子,我是老八 ,我那时候太小又爱玩, 家里很多事情我都没赶上 。所以我谈这部分的时候 ,局限性很大。这方面的 事,只是后来只言片语地 听母亲、父亲、姐姐他们 说了一些。虽然记忆不会 有太大偏差,但是那时毕 竟太小了。直到一个多月 前,我跟我三姐谈心,才 知道我们家原来是从哪儿 搬到哪儿,等等。我三姐 还健在,九十多岁了,她 的记忆力超群,记得非常 清楚。 陈:没有关系,咱们 就谈一谈您了解的情况, 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一些事 情。 宁:我们是满族。我 父亲是正蓝旗。他的书法 很好,在落款的时候,往 往写作“长白宁伯龙”或“宁 泳琴”。我母亲是镶黄旗 ,爱新觉罗,汉姓金。我 母亲后来开玩笑说:“咱 们家里头是从你们这代才 跟外族结婚的,原来我们 还都是旗人。到了你们这 儿,有跟回族结婚的,有 跟汉族结婚的。” 陈:以前是满汉不通 婚。 宁:对。我父亲原来 是跟我老祖生活。有一次 他领着我走路,经过西堂 子胡同时,他跟我说:“ 我和你‘奶奶’(就是我的 母亲,我们满族把母亲叫‘ 奶奶’)原来就在这儿住。 我是长房长。你的爷爷和‘ 太太’(就是我的奶奶)走 得早,就生了我和两个妹 妹。你老祖带拉着我们, 可是他有姨太太,后来也 生过两个孩子。”他那时 候没跟我说更多。我三姐 那天补充了些事,说我老 祖的这个姨太太对我母亲 不好。据说冬天凉了,那 么大房子都不给生火。我 大姐、二姐、三姐、哥哥 都诞生在那儿。后来我父 亲才单独在北总布胡同买 房,我四姐、我、我妹妹 小扁儿是搬到北总布胡同 以后生的了。我后来才知 道,我老祖做过官,官也 不大,任浙江的台州知府 ,后来退休就在北京了。 再祖上的事我知道的不多 。 陈:您的满洲姓是什 么? 宁:我父亲有时落款 会写“长白宁古塔”,宁古 塔不仅是过去流放的地方 ,或许也是满族的发祥地 之一。所以现在有人就辨 证说“宁”作为姓,是读 ning还是ning。我父亲一 直读ning,他跟我解释过 为什么是ning,因为宁是 冠老姓。冠老姓我不知道 是什么意思。 陈:就是根据满洲老 姓来冠一个汉姓吧,宁古 塔氏汉姓宁。 宁:你看我父亲原来 叫宁荣夔,“夔一足”的“夔 ”,字伯龙。后来我父亲 的书法落款写“宁伯龙”的 比较多,伯龙就是老大, 伯仲的伯。有时还会写“ 宁詠琴”。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