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话红楼梦(书里书外话经典)

马瑞芳话红楼梦(书里书外话经典)
作者: 马瑞芳
出版社: 山东教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马瑞芳话红楼梦(书里书外话经典)
ISBN: 9787570104239

作者简介

马瑞芳,1942年生,山东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全委会荣誉委员,曾任山东省作协副**、山东省政协**、山东省人大**。出版作品四十余部,如专著《幻由人生蒲松龄传》、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散文集《煎饼花儿》等。曾获全国**长篇小说奖、全国纪实散文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散文一等奖、全国女性文学创作奖、全国女性文学理论创新奖,多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

内容简介

1.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因为经历过梦幻 《红楼梦》开篇先交代作者为什么写这部书,因为他 经历了人生梦幻。所谓梦幻,就是梦一般的人生。曹雪芹 从锦衣玉食、钟鸣鼎食,到一贫如洗、卖画为生,经历了 人生巨大跌宕后,思考人生,观察社会,跳出曹家从繁荣 到零落的身世窠臼,从自家及亲朋的祸福思及人世沧桑、 社会兴衰,借儿女情长、家族兴衰,关注芸芸众生,抒发 家国情怀。 2.《红楼梦》怎么成了石头上记载的故事 曹雪芹为什么把自己的原创作品说成石头记录的故事? 因为“无材补天”的石头,就是曹雪芹的化身。石头变成 **宝玉,像贾宝玉的随身摄像师,把贾宝玉身边发生的 事情一一记录下来。贾宝玉不在时怎么记?遥控。石头叙事 是曹雪芹对古代小说叙事方法的天才创造。《红楼梦》基 本采取第三人称所谓“上帝的眼睛”做全知全觉的叙事, 偶尔石头也直接出来发表感慨,如元妃省亲时。无材补天 的神话,是小说的基础。 3.甄士隐、贾雨村和真真假假 《红楼梦》开头,贾家还没出现,先出现甄家;贾宝 玉还没出现,先出来甄士隐和贾雨村。甄士隐和贾雨村既 是人名,也是小说构思的谐音:“甄士隐”是真事隐,“ 贾雨村”是假语存。也就是说,在《红楼梦》中,曹氏家 族曾发生过的真实历史事件已被巧妙隐藏起来,呈现在读 者面前的是虚构的贾府、虚构的世界,是地地道道的小说 。它既不是家史,*不是什么宫廷秘史。甄士隐的岳父名 封肃,是“风俗”的谐音;甄士隐住在仁清巷,是“人情 ”的谐音。《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的风俗人情。 《红楼梦》中有甄府和贾府。“甄”者真也,甄府, 真正的府;“贾”者假也,贾府,假造的府。甄府和贾府 是什么关系?它们都是幻想的府第,但甄府*多是现实中曹 府的影射,贾府则是现实中曹府的升华和变形。影射,容 易跟原型发生联系;升华,*像艺术创造。 **回先出现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故事,是曹雪芹对古 代白话小说构思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宋代话本在“入话” 后加入一段与正文类似或相反的故事,因在“正话”之前 ,故称“笑要头回”或“得胜头回”。曹雪芹借鉴这种模 式并加以创新,让甄(士隐)府对贾府起“命运先声”的作 用。甄家从富足到衰败,是贾家的缩影;英莲是黛玉的影 子;对英莲不幸命运推波助澜的是甄士隐对之有恩的贾雨 村。贾雨村既是林黛玉、甄宝玉的老师,此后还经常在到 访贾府时求见贾宝玉,成为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的靶子。 这个野心家的崛起又和贾府的败落形成哲理性对应。甄士 隐顿悟人生飘然出世,贾雨村利欲熏心于官场折腾,体现 了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哲学。 甄士隐在梦中随着一僧一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石牌 坊上有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纲领性的语言,意思是:“把虚假当成真 实,真实也就成了虚假;把虚无当作实有,实有也就成了 虚无。”一僧一道,一个“茫茫”,一个“渺渺”,都到 “太虚”,都进“幻境”,这是明明白白地表示:红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