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2001)文教卷(全两册)
作者简介
丁果:加拿大著名评论家、华人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在卑诗大学维真学院任教。 黎全恩:加拿大杰出的华人学者和唐人街问题专家,被誉为“加拿大唐人街研究之父”,在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任教,专门研究加拿大及美国的华埠发展。 贾葆蘅:加拿大华人移民史研究学者、华文作家。
内容简介
耶鲁镇华工纪念碑 耶鲁镇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西段经过的重镇。当年修建铁路时,从穆迪港至耶鲁等最艰险的路段,全部由华工来承担。位于耶鲁的铁路华工纪念碑是由卑诗省政府拨款建成,为铜质纪念碑,于1982年9月25日下午一时,举行了揭幕仪式,前加拿大国会议员李侨栋 主持了纪念碑揭幕。该纪念碑由加拿大历史遗迹及纪念碑委员会设计,安置在耶鲁博物馆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纪念碑是在华工参与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100年后,加拿大第一座铁路华工纪念碑,也是加拿大第一座用中、英、法三种文字刻写的纪念碑,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镶在温哥华唐人街中华文化中心内墙壁上的华人铁路工人纪念碑浮雕,为铜质浮雕牌匾,设计者为司徒杰。是由中华会馆和中华文化中心联合侨社筹款建立。1987年7月,司徒杰与温哥华各界人士商议浮雕之事,并在中华文化中心介绍开会介绍华人铁路工人纪念碑浮雕的意义,得到各界赞同和捐款资助。1988年7月1日在温哥华华埠揭幕。加拿大三级政府都有代表参加。牌匾其文字用中、英、法三种文字刻写。中文碑文如下: 华人铁路工人及早期来加华人之先驱者,为建设加拿大,流尽血汗,历尽艰辛,贡献力量殊多。仅立此浮雕铜匾永志纪念。 位于多伦多市天虹体育馆旁的铁路华工纪念像,也被称为天虹纪念像。它是1988年10月,经加拿大铁路华工基金会等多方努力,由加拿大联邦政府文化部、安大略省政府和多伦多市政府拨款,并经加拿大华侨华人集资建成的。设计者为加拿大艺术家艾登?加尼特。纪念像在多伦多市中区唐人街斯巴丹那(Spadina)东的Blue Jays Way夹Navy Warf CT广场处。1989年9月24日举行揭幕典礼。 这座纪念像的桥上有一名工人用滑轮吊起一根承受铁轨的枕木,桥下另外一名工人用手托住枕木。桥墩上用中、英文刻写有纪念文字,中文碑文如下: 加拿大铁路华工纪念像 本像为纪念铁路华工协助建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使其横贯亚伯达及英属哥伦比亚两省间的落基山脉,以完成加拿大地理上和政治上的统一。 1880年至1885年期间,来自广东省参加建筑穿越落基山险恶地区每段铁路的劳工,达17000名。他们离乡背井,甘冒恶劣环境,超时辛勤工作,使这条铁路在当时的人力及财力困难情况下,得以建成。因工丧生者达4000名。铁路竣工后,他们的劳力再无需要,数以千计贫困无依,无力返回中国国土,沿着新建成之铁路线流落,在加拿大历史中,全部湮没无闻。 对这些为加拿大开发有功的铁路华工,诚建此像,永志纪念。一九八九年九月 在早期华人历史中,“落叶归根“是一种常态。不少华工“客死”异乡,就会通过“拾骨”的方式,一般7年后让遗骨漂洋过海,路径香港回归广东故里,这种情况在太平洋沿岸的卑诗省很常见。但是,到了东部,山高水远,不少人去世后,其遗骨根本无法归去故里,只能就地安葬,无亲人扫墓,死后都是孤寂落寞。为了纪念这些先侨,甚至不少还是无名的先侨,东部华人社区在一些先侨安葬的墓园,建立起纪念碑,以示不忘“前人栽树“之恩。 华人移民史在加拿大主流历史中一直被忽略,华人社群也不太重视,本书不仅是完善加拿大历史,也是实现今天的华人与先辈的历史连接。 在全球政治对立加剧、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理念出现危机,种族歧视抬头,这套新著能对今天的海外华人如何定位及发挥影响力起到启发作用,因为加拿大华人正在走出百年历史的悲情,走出被歧视、被排挤的边缘,作为加拿大的建设者之一,回归到应有的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