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全二册)

西方美学史(全二册)
作者: 朱光潜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西方美学史(全二册)
ISBN: 9787559439024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他一生潜心研究美学,在沟通中西美学、旧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和享誉世界的美学大师。 主要著作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学史》等。

内容简介

其次,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它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即“亚里士多德”,由于写作年代的不同,译名与今日不同,本书保留作者写法,全书均为“亚理斯多德”。 ]、托马斯·亚昆那直一到康德和黑格尔,西方著名的美学家都是些哲学家。美学在西方大学里过去大半都设在哲学系,甚至有时就附属在哲学这门课里,因为它是作为一种认识论看待的。美学的命名人鲍姆嘉通就把美学和逻辑学对立起来,前者研究感性认识而后者则研究理性认识。美学既然离不开哲学,要研究西方美学史,就必须研究西方哲学史(有些哲学史也附带地讲些美学史)。例如不理解十七世纪以后欧洲大陆笛卡儿派理性主义与英国培根、洛克等人的经验主义之间的基本分歧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对这种分歧所作的调和妥协,就不可能理解近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线索。反之,不理解一个哲学家的美学思想,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哲学体系。例如不理解康德的美学专著《判断力批判》上卷,就很难理解他的三大批判是怎样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再如掌握了黑格尔的《美学》,对他的《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等著作也就可以理解得更具体些。 第三,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它也闯进了文艺领域。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启蒙运动时代百科全书派和浪漫运动时期的歌德,都不仅是文艺创作者而且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也产生了有益的影响。理所当然的是美学从此不仅附属于哲学和文艺批评,而且日渐成为一种自然科学的附庸了。首先是从英国经验主义盛行以后,心理学日渐成为美学的主要支柱。休谟和博克都主要是从心理学观点去研究美学问题的。德国哲学家、“美学始祖”鲍姆嘉通本人以及以研究形象思维著名的维柯,多少都是继承英国经验主义的衣钵;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的风靡一时的费肖尔和立普斯的“移情说”,于认识之外研究情感在欣赏艺术和自然中所发生的作用。到了上世纪末,佛洛伊特、融恩和爱德勒等人还运用变态心理学来分析文艺活动。本世纪初,英美各大学把心理学的实验和测验也应用到美学研究里去。 此外,生物学和人类学对美学也发生了一些影响。法国实证主义派美学家丹纳把文艺比作一种生物,说文艺作品是种族(Race)、社会氛围(Milieu)和时机(Moment)三种因素必然的产物。这种学说一方面是近代法国现实主义文艺以及继起的自然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是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类学原则”(Anthropological Priciple,过去误译为“人本主义原则”)的萌芽。人类学是把人当作动物的一个种属来研究的。 第四,西方从十九世纪下半期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来,一般思想界日益进入危机。文艺和文艺理论方面也日趋腐朽颓废,“主义”五花八门,故作玄虚,支离破碎,大半仍是过去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货色改换新装。它们在敲帝国主义文化的丧钟。我们在这种教材里无须为它们浪费笔墨。 也就在这个帝国主义文化衰亡时期,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和生产方式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而且传播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日益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文艺和文艺理论已被科学地证明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说,美学已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一跃而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了。它的任务已不仅在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在改造人和改造世界,从此它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了。 ★美学泰斗朱光潜扛鼎之作。 ★首部中国学者撰写的西方美学史专著,奠定中国研究西方美学的思想基础。 ★一部系统性介绍西方美学的巨著,全书畅晓通俗,全方位展现西方美学三千年思想精华。 ★教育部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目”之一,美学入门必读经典。 ★美力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当今社会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拯救审美力,首先要从美育开始。 ★美,无形无际,切实存在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它延展情感、扩充思想、渲染文化、深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