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教育
原售价: 32.90
折扣价: 21.10
折扣购买: 柳永--我行杨柳岸/奇才集
ISBN: 9787544085502
柳永的父亲柳宜是福建崇安人,柳崇的长子。既 然有着良好的家教,柳宜自然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 纶。或许是性格上的一脉相承,柳崇以乱世不仕证其 风骨,柳宜则是以直言不讳表其公正。身为一介布衣 ,他就曾“褐衣上书言时政得失”,以文章才华得到 了后主李煜的器重,由平民走人庙堂,在南唐人仕, 一直做到了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是为监察百官而设置的,品级不高,权 力却很大,是个容易得罪人的职位。柳宜为人刚正不 阿,直言敢谏,俨然成了贪官污吏忌惮的对象,王禹 傅称赞他“多所弹射,不避权贵,故秉政者尤忌之” 。 宋人郑文宝的《江表志》曾有记载: 柳宣(此 处应为柳宜)为监察御史,居韩熙载门下。熙载以帷 簿不修,责受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议者疑柳宣上言 者。宣为自明,乃上章雪韩熙载事。后主叱之日:“ 尔不是魏征,颇好直言!”宣曰:“臣非魏征,陛下 亦非太宗!” 柳宣并未做过监察御史,查其文字经历,反倒是 与柳宜暗合,而且“宣”与“宜”字形相近,应该是 有所讹误,郑文宝所记的应是柳宜事迹。面对李后主 的呵斥“你又不是魏征,怎么这么喜欢直言”,柳宜 没有退却,没有忘记身为监察御史的职责,而是直指 后主:“陛下您也不是唐太宗!”这等气势,不得不 让人敬佩。如此看来,柳宜的确是个可堪重用的骨鲠 之臣。 然而世事难料,南唐国灭,柳宜的命运就此改变 。 当此之时,柳宜年岁约在四十,对于仕途来说正 值壮年,日后成就难以估量。他为监察御史,居于金 陵,可面见国主,前途可期。然而,人宋之后,他曾 经的仕途履历却只能被称为“江南伪官”,是被正统 宋朝官员所看轻的。也正是“江南伪官”这不大不小 的污点,让柳宜在此后的十数年间奔波游宦,尝尽了 辛苦滋味。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南唐国灭,连后主都死于人 手,这帮江南旧臣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宋人王棣 《燕翼诒谋录》记载,“江南初下,李后主朝京师, 其群臣随才任使,公卿将相多为小官”。作为南唐的 监察御史,柳宜的命运即是如此。或许是为了经济天 下的理想,又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一家老小的生活, 入宋之后,柳宜选择了忍气吞声,告别锦衣玉食的生 活,告别江南烟雨中的金陵,携家眷北上,先后在雷 泽(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费县(今山东费县)、 任城(今山东济宁市)担任县令,开始了另外一段为官 生涯。 大概是在宋初太平兴国三四年(978、979)的时候 ,柳宜在费县任县令,柳宣以校书郎的官职在济州任 团练推官,年过六十的柳崇渡过长江,去看望他的儿 子们。柳崇先到了济州,接着又前往京师汴京(今河 南开封)。或许是花甲之龄的柳崇经不起旅途上的舟 车劳顿,他在京师得了重病,不得不乘轿返回济州, 然病情甚重,久治不愈。太平兴国五年(980),六十 三岁的柳崇在济州官舍去世。柳宜等人经过安排,将 父亲葬在了济州郊野。 传说柳崇下葬之后,许多精通风水之人曾看过他 的坟墓,纷纷摇头,认为风水不好,将对后人不利。 眼见如此情状,柳宜等人也觉得改葬为妥。可是事有 不巧,此时天下刚定,公事繁忙,柳宜兄弟无法抽身 ,改葬一事只能就此拖了下来,哪知道,这一拖就是 漫长的六年。 六年时问过去了,天下已经大定,柳宜和诸位兄 弟终于偷得了些许空闲,便商量着要挑选一个绝佳去 处,给自己的父亲改葬。他们跟着风水先生在费县转 了三四天,终于找到一块先生口中的风水宝地,于是 便准备动工了。哪知道开工那天,挖开了土层,工匠 突然发现地底下有一块坚硬的石板,挖不下去,便问 柳宜如何是好。柳宜心想,这是石板盖着亡人头啊, 绝对不是吉祥之意,便询问风水先生的意见。风水先 生看了看墓穴,笑道:“这哪里是磐石压顶,分明是 玉带缠腰,是好兆头。想办法把石板打开吧,只要能 安放棺木就行。” 好不容易破开了石板,众人一看,都大吃一惊: 想不到石板之下居然有一汪清水,清水之中,一条小 鱼正欢快地游来游去。风水先生说:“我看阴宅风水 四十多年,从来未遇到过这等奇事。”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也就是在柳崇迁葬后的 第二年,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县县令柳宜家出了一 件大喜事,年已五十的柳宜老来得子,妻子刘氏给他 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也是第七个子女。 这个孩子,就是柳永。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