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的错误 印签本](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428/13/20240428130106506.jpg)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32.40
折扣购买: 河边的错误 印签本
ISBN: 9787559484598
余华 当代中国文坛的顶流作家 年轻人喜爱的“潦草小狗” 1960年 4月出生,1983 年开始写作,1987年凭《十八岁出门远行》登上文坛。十八岁少年所遭受的暴力,在此后的小说中得到正面的酣畅淋漓的叙述和剖析。 随后推出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古典爱情》等,集中勘探人性中对破坏和攻击的欲望,奠定了余华先锋作家的地位,使余华成为中国文坛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家之一。 余华的作品广受欢迎,余华本人也因为犀利幽默的言论和共情年轻人的形象而备受喜爱。《河边的错误》记录了余华年轻时的疯狂。余华认为:“所谓的‘发疯’就是有一种情绪不受控制地自我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你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离开现在的生活状态,放松一下再回去,或者往相反的方向卷。” 作家的笔锋愈是冷酷锋锐,下笔的本意就越是慈悲,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群都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哲学与情感共鸣。
《河边的错误》(节选,有删减) 与此同时,马哲调查了另一名嫌疑人,那人就是疯子。在疯子这里,他们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当马哲一听说那天傍晚疯子在河边洗衣服时,蓦然怔住了,于是很快联想起了罪犯作案后的奇特现场。当初他似乎有过一个念头,觉得作案的人有些不正常。但他没有深入下去。而后来疯子在河边洗衣服的情节也曾使他惊奇,但他又忽视了。 老邮政弄有两个人曾在案发的那天傍晚五点半到六点之间,看到疯子提着一件水淋淋的衣服走了回来。他们回忆说当初他们以为疯子掉到河里去了,可发现他的外裤和衬衣是干的,又惊奇了起来。但他们没在意,因为对疯子的任何古怪举动都不必在意。 “还看到了什么?”马哲问他们。 他们先是说没再看到什么,可后来有一人说他觉得疯子当初另一只手中似乎也提着什么。具体什么他记不起来了,因为当时的注意力被那件水淋淋的衣服吸引了过去。 “你能谈谈印象吗?”马哲说。 可那人怎么说也说不清楚,只能说出大概的形状和大小。 马哲蓦然想起什么,他问:“是不是像一把柴刀?” 那人听后眼睛一亮:“像。” 关于疯子提着水淋淋的衣服,老邮政弄的人此后几乎天天傍晚都看到。据他们说,在案发以前,疯子是从未有过这种举动的。而且在案发的那天下午,别人还看到疯子在幺四婆婆走后不久,也往河边的方向走去。身上穿的衣服正是这些日子天天提在他手中的水淋淋的衣服。 于是马哲决定搜查疯子的房间。在他那凌乱不堪的屋内,他们找到了幺四婆婆那把遗失的柴刀。上面沾满血迹。经过化验,柴刀上血迹的血型与幺四婆婆的血型一致。接下去要做的事是尽快找到幺四婆婆生前积攒下的那笔钱。“我要排除抢劫杀人的可能性。”马哲说。看来马哲在心里已经认定罪犯是疯子了。 然而一个星期下来,尽管所有该考虑的地方都寻找过了,可还是没有找到那笔钱。马哲不禁有些急躁,同时他觉得难以找到了。尽管案件尚留下一个疑点,但马哲为了不让此案拖得过久,便断然认为幺四婆婆将钱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而决定逮捕疯子了。 当马哲决心已下后,小李却显得犹豫不决,他问马哲: “逮捕谁?” 马哲仿佛一下子没有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可是,”小李说,“那是个疯子。” 马哲没有说话,慢慢走到窗口。这二楼的窗口正好对着大街。他看到不远处围着一群人,周围停满了自行车,两边的人都无法走过去了。中间那疯子正舒舒服服躺在马路上。因为交通被阻塞,两边的行人都怒气冲冲,可他们无可奈何。 ◆ 发疯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能让我痛快一把! ◆ 余华发疯自救之作!28岁的余华也想发疯! ◆ 余华:这些作品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 ◆ 集中勘探人性中对破坏和攻击的欲望,奠定余华先锋作家地位! ◆ 特别收录新版作者自序,袒露通过创作自救的心迹。 ◆ 人如果不具备疯子的魄力,又怎能在世俗中存活?——残雪评《河边的错误》 ◆ 6张精心设计目录页、篇章页,凝聚每篇精彩意象。 ◆当代文学看读客,名家名作都在这。(读客当代文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