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下的天空

屋顶下的天空
作者: 李莽
出版社: 四川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屋顶下的天空
ISBN: 9787541144912

作者简介

李莽,1957年生,四川省内江*报社记者,业余从事文学、美术创作。在省内报刊上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数十篇。2004年,创作的风景油画《废弃的林场》在内江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获油画一等奖。与人合作的电影剧本《小城艳阳下》于2006年12月由峨眉电影制片厂投资拍摄,并于2008年4月入围美国滨江**电影节。 《屋顶下的天空》系作者首部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叶飘喜欢这样的景观。他拍摄了不少铜匠街老房 子的照片,在各种光线下拍摄,黄昏的光线,早晨的 光线,中午的光线,却一直没有在下雨天拍摄过。雨 水会给老街道和旧房子镀上一层晶莹的光泽,并且会 在涂塑碳素相纸形成的画面上熠熠生辉。叶飘可以通 过感觉预先看见这些老街在照片上显现的效果,它们 安静地出现在平面的照相纸上,呈现出单纯而又丰富 的黑白灰色调和立体感很强的影像。那些街道上的水 洼会映出老房子的一部分,仿佛是房屋的碎片掉在地 面上,并且闪闪发亮。叶飘相信这些光芒来自历史的 深处。 在数码相机时代,手工制作照片已经成为一种古 老的艺术形式,有人却乐此不疲。叶飘在摄影包里保 留着自己的胶片相机,在一间农舍改建成的暗室里冲 印黑白照片。他参加了本市一个名叫“老黑白摄影学 会”的摄影团体,这个团体的宗旨就是通过黑白胶片 再现世界。他们使用的摄影器材五花八门,有莲花5 ×7英寸座机,有仙娜4×5英寸座机,有宾得**5相机 ,还有人用金属罐头盒或火柴盒制作针孔相机。他们 扛着大大小小的摄影器材,用原始的方式捕捉影像。 他们的口号是——把艺术还给手艺。 在这次雨停之前,叶飘要赶到铜匠街,用胶片相 机拍摄他心中早已看见的照片,并利用晚上的空闲时 间在暗室里制作出来。几天之后,“老黑白摄影学会 ”要在公园的长廊里举办一个摄影展览,展览的名称 是“老玻璃后面的楠江城”。现在,他还是有足够的 时间拍摄这个车祸场面,也许它可以刊发在明天报纸 的第八版。 叶飘在本市的《楠江晚报》当摄影记者,每天的 发稿任务是一张新闻照片。他有一部索尼牌便携式数 码相机,**没有放在摄影包里,忘在家里的桌子上 了。于是,趁另一个车手还没有站起来,他端起尼康 F100照相机,对着这混乱的场面摁下了快门。然后, 他又换了一个角度,将镜头焦距变换到28毫米那一端 ,拍摄了一张车祸的全景照片。 在霏霏细雨之中,光线呈现散射的状态。在这种 光线的映照下,人和物体都没有什么阴影,每个部分 的细节都清晰地显现出来。两辆互相撞击的摩托车躺 在深灰色的潮湿地面上,其中一辆是红色的野狼125 ,另一辆是鸽灰色的嘉陵125。野狼的两只圆形前灯 被撞碎了一只,晶莹的玻璃碎片散落在地上。叶飘从 照相机的取景器看出去,这两辆摩托车和两个车手构 成了紧凑的画面中心,有几个行人站在旁边。有两个 人离开了,又有两个人经过这里的时候停了下来,好 奇地观看在这场小雨中发生的车祸。 叶飘又一次摁下快门。 林译苇在冰凉的小雨中走到住宅的楼下。她回头 望了一眼飘雨的天空,用手摸了一下被淋湿的头发。 她喜欢雨这种物质。下小雨的时候,她喜欢不打伞在 城里走一走。 下小雨的时候,空气中有一股泥土的腥味。林译 苇对这种气味很敏感。在她幼年的时候,下雨了,父 亲就不到河边捶鹅卵石,而是在屋子里陪她。父亲会 抱着她,一起听雨水从屋檐滴落的声音。当夏天的雨 水太多,引发楠江河的洪水,淹没他们房屋的时候, 父亲就会带着她到城门洞,住在里面。那时,雨水会 击打地面的泥土,把泥腥味散发在空气里。十年前, 她与丈夫韩其楼结婚时,两人住在一幢平房里,只有 一个房间。那个房间的地面是泥土夯成的,十分瓷实 ,在室内幽暗的光线里呈现出褐灰色泽。每当扫地的 时候,丈夫总要在地上洒水,使尘土不在扫帚下飞扬 。这时,浓郁的土腥味就会从地面上弥漫开来,刺激 她回忆过去的事情。 泥土的腥味是一种永恒的气味,林译苇想。这样 的气味具有一种方向性,它永远飘向逝去的岁月。这 是由它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泥土的腥味产生于尘土 和水的融合过程中。尘土是时间的碎末,水是时间的 外形。它们相遇之后,就成为时间的副产品,成为时 间的沉淀之物。一个人的思绪一旦沾附在这种物质上 ,就会离开时间前进的方向,沉淀在逝去的岁月里面 ,抵达时间的深处,触及某一段自己的历史。 P2-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