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边界行

仙游边界行
作者: 编者:蔡晨晖|责编:任心宇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仙游边界行
ISBN: 978755502003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村里牛比人多,有史以来最大的“官”是村支书,“吃公 粮”的仅有3名教师。记者奋力登顶全市最高峰“石谷解”寻 找胜地美景。 2014年6月4日,由《仙游今报》主办、名门八十八号协 办的“仙游边界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在全市最高村、三市 交界地——西苑乡前溪村启动。今报记者和名门八十八号、县 旅游局、莆田探路者俱乐部的相关人员一起来到该村。为践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 动,《仙游今报》借创刊一周年的契机,推出“仙游边界行” 大型系列采访活动。这将是一场持续一年多的边界行走。 活动将以民生、旅游、文化三大主题出现,报道对象是仙 游县所有与外县区、地市接壤交界的66个乡村。通过活动,梳 理出边界百姓文化的脉络,触摸和感知边界的历史沉淀和经济 发展。在传递政策、挖掘资源的同时,还将联系相关部门、爱 心企业和个人帮助当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6月4日上午8点多,汽车在蜿蜓的山路上盘旋了近2个小时 后,到达西苑乡前溪村。根据统计,前溪村面积2.2万多亩, 现有村民119户、536人,长年住在村里的却只有50多人,且基 本上都是老年人。 出发前获悉村里有26名70岁以上留守老人,生活较为困 苦,名门八十八号常务副总经理林锋桂特地去买了20多桶花生 油,带来村里发给老人们。前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邹宗威 介绍说,该村从龙岩移民而来,到他这里是第14代。目前,该 村出的最大的“官”是他自己,而“吃国家公粮”的仅有3 人,皆为中小学教师。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过去,前溪村的村民本着这一 原则,就地取材,编织棕垫、蒸笼,用竹子造纸,将森林资源 转化为经济收入。但是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效益低,这些技艺 也日渐荒废。近些年,不少青壮年村民纷纷外出,其中大部分 来到莆田市区收购废品,而这群队伍约占去了市区该行业的 70%。 邹宗威的家门口挂有不少石谷解的景色图片。石谷解,当 地人原称为“石谷合”,地处仙游、德化、永泰三县交界处, 主峰海拔1803.3米,为莆田市最高峰。沿途森林繁茂,巨石嶙 峋,流水飞瀑,穿梭其内,令人有游历“仙境”之感。邹宗威 认为,村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开发旅游资源,但是作为主要亮 点的“石谷解”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推介。 下午2点多,在邹宗威的带领下,今报记者6人与县旅游局 副局长薛奕辉、探路者俱乐部“陈陈”一行出发攀登石谷解。 由于记者们都是“菜鸟”驴友,没有经验,前期准备不够,所 有的摄影器材、干粮、帐篷等,只能靠着肩挑、手提。 路上边走边摄,道不尽一路坎坷。好不容易登上石谷解山 顶时,天边刚好褪去最后一缕阳光。微光中,除了满山头的怪 石头、青草地,还有五六十只黄牛正在这里兀自吃草、漫游。 邹宗威说,这些牛都是村民们散养在此的,牛身上虽没做任何 标记,但大家都会认得。 稍微走访查看了地形之后,大家就着手电筒、帐篷顶灯, 在牛群的不远处搭好帐篷。为了应付第二天早起,大伙儿也早 早钻进帐篷歇息。 好不容易进入梦乡,却被耳畔的阵阵啃草声惊醒,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