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游高密

读莫言游高密
作者: 杨守森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读莫言游高密
ISBN: 97875329397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81年10月,在河北保定文学双月刊《莲池》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 《春夜雨霏霏》。 1985年,冯牧主编的《中国作家》第2期发表了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 的红萝卜》。在作品中,莫言通过小说人物黑孩诉说了他少年时代吃过的苦 ,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的那段时光。当时,《中国 作家》曾专门召开过一次规模很大的讨论会,与会的汪曾祺等许多作家、学 者高度肯定了该作品。莫言曾坦言:“我发现《透明的红萝卜》有一种朴素 的、原始的东西——那时说完全不懂文学夸张了一点,可以说几乎不懂文学 ,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靠个人生活的累积和对艺术的直觉写出了这样的 作品,所以它是朴素和浑然天成的。” 1986年,莫言在《人民文学》第3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梁》,引起轰 动。随即又有《高梁酒》(《解放军文艺》)、《高梁殡》(《北京文学》 )、《狗道》(《十月》)、《奇死》(《昆仑》)等系列中篇发表。 1987年,由系列中篇组成的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 社出版。小说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 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爷爷、奶奶、父亲、姑姑 等先辈,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进发着让子孙后代相 形见绌的传奇爱情。小说洋溢着丰富饱满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笔力张扬着 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 了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1988年,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取材于现 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大量种植蒜薹,结果 蒜薹全部滞销,县政府官员却不闻不问,忧心如焚的农民自发聚集起来,酿 成了震惊一时的“蒜薹事件”。 1993年,长篇小说《酒国》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酒国》由三重文 本组成:检察院侦察员丁钩儿去酒国市调查所谓“红烧婴儿”案件的经过; 酒国市酿造大学的写作爱好者李一斗与作家莫言的一组通信;李一斗寄给莫 言的一系列小说。三重文本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虚实交加,真假呼应,构 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1995年,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的母亲和瑞典 人马洛亚牧师生下了上官金童,和其他人生下了其他姐妹,这些姐妹亲属是 贯穿中国20世纪的权力高层和民间势力。这部作品,不仅通过描写家庭反映 了中国政治气候的变迁,也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爱戴、同情和赞颂。 2001年,长篇小说《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 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 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 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反帝运动 ,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2003年,长篇小说《四十一炮》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四十一炮》 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 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及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 、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小说的副线是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两条线 索交叉进行,使整部小说既有场景扑朔迷离的不断变换,又近距离地回看了 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2006年,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死疲劳》叙述 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 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