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年毛泽东

解读青年毛泽东
作者: 张锦力
出版社: 中央文献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解读青年毛泽东
ISBN: 9787507344653

作者简介

张锦力,新锐历史学者,电视评论家,原《人民日报》编辑,先后写出“花旗事件、明星碑事件”等重磅力作。 1995年转身电视届后,先后创办了《北京特快》、《创意空间》、《有线观察》,并参与策划了《实话实说》、《生活》、《半边天》、《今日话题》等栏目。1998年,还撰写了《解密中国电视》一书。 近些年,张锦力开始致力于历史研究,2015年,他所讲述的《九一八大揭秘》,在网络引起轰动,今天,他又将推出耗时五年的心血之作——《解读青年毛泽东》,在这本书里,您将感受一个全新的毛泽东。

内容简介

第四节想要上学 重读私塾期间,除了饥民暴动,深深刺激了毛泽 东,还有一本小册子,也让他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震 撼,这本小册子名叫《列强瓜分之危险》。毛泽东说 :“现在,我还记得小册子开头的一句,呜呼,中国 其将亡矣!书里讲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和台湾的经过, 越南、缅甸是如何成为殖民地的……我读了之后,深 为祖国未来而担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① 看完小册子,毛泽东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那 些不眠之夜,他一遍遍扪心自问,如今,国家面临巨 大危机,社会即将发生变革,如此形势之下,自己又 怎能偏安一隅,做个井底之蛙。小册子让他的内心, 再次涌起离家的念头。 然而,令毛泽东痛苦的是,虽有闯荡之心,却不 知如何开口,因为他觉得,此事一经提出,父母定会 极力反对,大加阻挠。 从儿子不安的表情中,父亲似乎察觉了什么,有 天父子闲聊,问起他的打算,毛泽东只稍做试探,出 他意料的是,父亲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帮他提供了机 会。 “父亲决定送我去湘潭,到一家与他有生意往来 的米店做学徒,起初我并未反对,还觉得这也许是件 有意思的事。”① 其实,毛顺生送儿子当学徒,自有他的小九九。 他一直在琢磨,既然儿子想到外面闯荡,拦也拦不住 ,倒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外出学经商,到时候兄弟俩 ,一商一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再有他这个老爹 做帮衬,还愁毛家的事业没发展吗? 就在毛顺生自鸣得意,打着自己小算盘时,有天 儿子却对他说,不想去米店当学徒了,还想继续求学 读书。毛顺生一听,当场愣了,不早就说得好好的吗 ,怎么儿子突然变卦了呢? 原来不久前,毛泽东去湘乡外婆家,巧遇表兄文 咏昌,表兄告诉他,湘乡的一些士绅,出钱办了所学 校一一东山学堂。学堂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西式的 教学方法。 “因表兄想进这所学堂,就鼓动我也一起去念, 为此讲了学校很多情况,比如搞的新法教育等等。当 然最吸引我的,是那里不注重经书,讲授更多的是新 学,而且教学方法也很先进。”② 虽然,在表哥怂恿下,毛泽东到学堂报了名,可 事后他却有点后悔了。主要是他觉得,自己都快十七 了,又念过六年私塾,再和八九岁的孩子,重新去坐 冷板凳,脸上有点挂不住。见他有些顾虑,表哥就劝 他说,这儿的课并非要从头念到尾,对我们而言,东 山学堂不过是块跳板,我们的目的,是要借这块跳板 ,跳到省城去读书。 表哥的这番话,让毛泽东十分心动。早在半年之 前,那位法科学生,就曾向他建议,应去省城深造, 并说,以毛泽东的超群天分,窝在封闭的山村,实在 是太可惜了。虽然他的建议,正是毛泽东的心之所属 ,但要付诸行动实施,却是障碍重重。一是去省城读 书,要花大笔费用,吝啬的父亲,肯定不会答应。另 外,进那些高级学府,要考新学知识,就凭这点旧学 底子,自己要迈过这道门槛,实在有点强人所难。如 今通过东山学堂,能圆报考省城之梦,让埋藏已久的 渴望,有机会变成现实,毛泽东又怎能不为之心动呢 ?所以,他要改弦更张,不去米店当学徒,改到学校 去上学,自然也不难理解。 然而,毛泽东的这项决定,却让父亲十分恼火, 尤其一听儿子说,已在学堂报了名,就更气不打一处 来。他上来就对儿子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真是荒 唐透顶,也不好好想想,你都十六了,牛高马大的, 和一群娃娃坐冷板凳,你也不嫌丢人?还有,我都和 人家说好了,你现在突然变卦了,你让我的脸往哪搁 。”① 父亲的咆哮叫骂,讥讽挖苦,一切都在毛泽东的 预料之中,而他对应的态度,则是竖耳静听,任其发 泄,绝不反驳,但说到最后,他仍坚持己见,并未屈 服。 毛顺生眼看强压不行,又生一计,就嘲讽地对儿 子说,“念书是要花钱的,如果你想让老子出钱,告 诉你,门也没有。” 一见儿子不吱声了,毛顺生以为,自己的计策得 逞了,然而他低估了儿子。虽然儿子没有当场硬顶, 可私下里,却在积极筹款,一天也没闲着。因亲属中 ,数表兄王季范的家境最为殷实,所以毛泽东就向他 发出求助。听了毛泽东的诉说,表兄深表同情,当场 表示,学费的事包在他身上,要毛泽东不必为此担忧 。 虽说学费的事落实了,可毛泽东仍放心不下。他 知道父亲这个人,死要面子,直接来硬的,即使不花 他的钱,因为面子挂不住,他也会找别的借口,推三 阻四,横加阻拦。 那么,如何才能让父亲改弦更张,不再一意孤行 呢?为此,毛泽东又找了七舅文玉瑞、八舅文玉钦, 还有老师兼堂叔的毛麓钟,请求他们出山,帮助自己 好好劝父亲。大家都被其真诚所打动,答应为他作说 客。 几天后,众人相聚毛家,一见这么多亲属亲自登 门,专程拜访。毛顺生还以为,有什么大事求他,没 想到说来说去,不过就是一件事,求他高抬贵手,满 足儿子的愿望,让儿子继续读书。 本来这些日子,见儿子没什么动静,毛顺生还以 为,这个犟种被降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儿子悄无 声息,竟摆出了一道龙门阵,看来这小子,能耐的确 不小,自已是把他小瞧了。 交谈中,大家都说,润之聪慧好学,天分超人, 只要多加培养,必大有出息。大家都劝他,既然润之 想读书,又何必强其所难,倒不如遂了儿子的意,日 后他定会知恩图报。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