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者:海韵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儿童教育心理学
ISBN: 9787518048236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本身的贡献。他提出“自卑与**”“社会情感”是性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观点为我们*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阿德勒一生精力充沛,勤于著述,发表论文、出版著作300余种。主要著作有《自卑与**》《理解人性》《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阿德勒的著作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汉语、*语、韩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内容简介

**章 人格的统一性 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有趣,不管接触到这件 事情的哪一个方面,都会让人沉迷其中。这里面*明 显的事实大概就是,必须为了理解某一特定行为而去 了解儿童生活的全部经历。儿童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一 面镜子,映射出他全部的生活和个性人格,如果我们 不了解这种隐藏在其行为中的生活背景,就很难理解 儿童的某些行为。对于这些行为表现,我们称之为“ 人格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的发展,从儿童幼年就开始了,它是 行为和行为表现方式协调统一为一个单一模式。生活 的需求迫使孩子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做出应对,而且这 种应对环境的统一模式不仅构成了孩子的性格,也使 其所有行为个性化,从而跟其他孩子相区别。 大多数心理学流派都忽视了人格统一性这一事实 ,就算没有**被忽视,也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 们看到,心理学理论和精神病学实践,经常会把一个 特别的手势或一个特殊的表达方式孤立出来进行研究 ,仿佛它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时,这样一种手势或 表达会被称为一种情结,且假定了它们能够从个体的 整体行为中孤立出来。但是,这一个过程类似于从一 整段旋律中挑出一个音符,而且尝试着抛开争端旋律 音符单一地去理解这一个音符的意义。显然,这样的 做法并不合适,但它还是被广泛地传播着。 个体心理学不得不站在反对这种广泛传播的错误 立场上,如果这种错误被应用于儿童的教育,那将会 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一点在儿童的惩罚理论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果一个孩子做了招致惩罚的事情,通常会怎样 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们会考虑孩子的整体人格给人 留下的总体印象,但*多考虑到的还是孩子的缺点。 因为,如果一个孩子多次重复同一个错误,老师和家 长就会对此产生偏见,甚至认为他无可救药。可如果 一个孩子表现良好,只是偶尔犯错,人们就会基于他 留给人们的总体好印象而不会严厉地惩罚他,这也是 一个事实。尽管如此,这两个实例还是未能触及问题 的真正根源,即我们应该基于对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全 面理解,来探讨这些错误发生的根源。这种理解不当 就好比,我们尝试去理解一个单个新音符的重要性, 却把它从整段旋律中隔离出来。 当我们询问一个孩子为何懒惰时,不能指望他会 认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根本原因,而这个原因对我们了 解其整体人格有重要的作用。同样,我们也不能期待 他会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会撒谎。对人性有着深刻理 解的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影响至今的谚语:“了解自 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 让孩子回答如此深奥的问题,这个问题即便是心理学 家也很难给出答案。为了*好地理解个体某一行为的 重要性及其所表达的意义,我们先要依照方法和理论 来理解儿童的整体人格。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描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