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本色--百岁老红军蔡园传记](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1125/11/20211125114136437.jpg)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60
折扣购买: 红军本色--百岁老红军蔡园传记
ISBN: 9787547307434
蔡小榕,1951年10月出生。1968年插队落户,1969年入伍。毕业于空军工程学院。喜爱音乐、文学,最爱读散文和报告文学。 蔡难儿,1932年5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供职于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曾荣获中科院科技成果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第一节 故乡 仙游县地处福建省的东中部,在北回归线附近, 东连莆田,西毗永春,南接惠安,北靠永泰,东南临 东海湄洲湾,西南依泉州、晋江,西北界德化。全县 总面积1842多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 海拔500至1800米之间,最低处海拔仅有5米。仙游的 地理环境独特,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北 面高山逶迤,五条主要山脉同戴云山脉紧紧相连,形 成天然屏障,阻挡着北方冷空气的侵入;东南面临大 海茫茫,温差小,霜雪少,冬暖夏凉,四季常青,年 平均气温在20.2℃。 仙游境内河流众多,水源丰富。全县有木兰溪、 枫慈溪、延寿溪、菜溪、九溪等五条河流。干流木兰 溪全长113公里,在仙游境内就有67.5公里。仙游雨 量充沛,年降雨量平均为1536毫米,为农作物的种植 提供了良好的水利资源。仙游的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 ,林业、渔业和手工业为辅。旱地面积65267亩,主 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甘蔗、花生、大豆、番薯、 油菜等,特别是甘蔗生产闻名全国,有自己的小火车 运送甘蔗到各大糖厂。沿海滩涂面积7110亩,可利用 于养殖海产的有1000多亩,海产有蛏、蛎、虾、螺、 蛤、马鲛等。另有林业用地近190万亩,草场42片, 面积近14万亩,适合发展林业、畜牧业。 正是在这块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土地上,流 传着神话般的传说,人们也因此赋予它仙境般的美称 。仙游在唐初原名清源。传说在西汉武帝元狩年间, 安徽庐江县的何任侠及九个儿子,到淮南王刘安处作 客,刘安要谋反汉朝,九兄弟劝其父外避隐居,父亲 不听,何氏九兄弟为了抗议父亲的叛逆行为而离家出 走。深秋的一天,何氏兄弟来到清源县东南境内,在 一个山坡上用枫树之叶搭了一个凉亭,以御秋寒。民 间传日“结枫为亭”。第二天一大早,何氏九兄弟继 续沿着山道向北云游,忽然遇一小溪,溪中潺潺流水 ,清澈见底,水里鱼儿戏水,悠然自得,九兄弟不禁 动情,捧水洗脸擦眼,突然奇迹发生,九兄弟中一位 失明兄弟双眼重见光明。他们欣喜若狂,爬上东北山 顶,来到了一处松柏覆荫、千岩竞秀的深山老林。这 里有一条小溪,潺潺流水注入一个宛如银镜的石湖。 何氏九兄弟在湖畔筑舍安家,终日采药炼丹。丹成之 日,湖中出现九条鲤鱼,跃上清波,顿化成龙,九兄 弟各乘其一,升天进入仙国。这一美好的传说,在清 源县广为流传,“九鲤湖”因之得名,县名也因此改 称“仙游”,别称“鲤城”。今之“枫亭”、“仙水 ”、“何岭”、“九仙山”也皆因何氏九仙足迹所至 而名。 仙游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新 石器时代,仙游就有人类生存繁衍。西周时,属于七 国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秦朝时属闽中郡, 汉武帝时属会稽郡,东汉光武帝时属建安,三国时属 吴国管辖,属建安郡,晋时属晋安郡,南北朝时先后 隶属南安郡、闽州、丰州,隋朝隶属于泉州,唐朝隶 属于莆田县,唐武后圣历二年(699),正式设置县, 为清源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因县名与所属清源 郡相重,遂改为仙游县。宋初又改属平海郡,宋太平 兴国四年(979)割仙游县东北部设兴化县,隶属兴安 州。元改兴安州为兴化路。明洪武二年(1369)仙游县 隶属于兴化府。清王朝建立,仍沿明制。辛亥革命后 ,仙游属厦门道管辖。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闽 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仙游隶属于兴泉 省。1934年7月国民党开始在福建设立行政督察区, 仙游属于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 仙游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民族以汉为主,还包括 畲族、回族、壮族、苗族等26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 封建社会里,仙游的人口发展呈现下降趋势,属于人 口稀少之地。而正是在这人口稀少之地,却文化发达 ,人才辈出,宋代有“科甲之盛冠八闽”之誉。仅宋 朝就出进士文、武各科共500多人。明景泰四年 (1453),福建乡试,仙游一县中举44名,占全省半数 。到清代,福建巡抚潘恩榘在仙游县志序中,仍称仙 游“多佳山水,自唐以来名儒魁士踵出,科目之盛甲 八闽”。最著名的人物为蔡襄,在书家中他与苏轼、 黄庭坚、米芾齐名,称为宋四大家,有墨迹《谢赐御 书诗》传世。明代中后叶,商品经济开始出现和发展 ,仙游人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通过科举求取功名的 观念淡薄,而经商者渐多。随着西方文化的传人,仙 游人出洋经商、留学之风日盛,促使仙游跻身福建主 要侨乡之列,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国家和香港地区。 然而,由于受古代封建社会的统冶和近代的军阀 混战,不仅仙游秀丽的河山黯然失色,而且,勤劳勇 敢的仙游人民也深受封建专制和苛捐杂税之苦,饱尝 战火硝烟之害,长期挣扎在贫困线上。纵观历史,苛 捐杂税之重,仙游为全省之最!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