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宪志——全球化时代的比较宪法

海国宪志——全球化时代的比较宪法
作者: 刘晗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76.00
折扣价: 51.70
折扣购买: 海国宪志——全球化时代的比较宪法
ISBN: 9787301343272

作者简介

刘晗 安徽蚌埠人,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博士。著有《合众为一:美国宪法的深层结构》和《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美国比较法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讲授课程《主权与人权》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美国比较法学会英特玛奖、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士恒青年学者等荣誉奖励。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网络与信息法学会理事、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青联委员等。

内容简介

后记   作为我的第三本书,《海国宪志》既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一种项目成果,更是个人学术探索的一次阶段总结。2013年,我刚回国入职清华,本书的责任编辑、北大出版社的王晶老师提起,想做一套法学研究前沿的系列书,得知我在做比较宪法,并且在教相关的课,就跟我约稿。当时我就应承了,但没想最终出版已是十年以后。在这十年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是2017年:在书稿写作近八成时,有幸受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在那以后,经过无数轮的修改扩充,最终在结项时形成了眼前的这本书。当然,这本书绝非“十年磨一剑”,而只是一段探索旅程中必须暂停时的盘点——用丘吉尔的话来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只是开始的结束。”   很明显,《海国宪志》的书名是在致敬魏源。魏源的名著《海国图志》,是在中华文明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打开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开拓之作,其中对各国制度的描述也是中国比较宪法研究的先驱。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我们也须从文明层面重新开眼看世界,致力于文明交流互鉴。比较宪法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于此,魏源等有识之士的总体视野和问题意识,在当代仍具有高度相关性,即便《海国图志》等作品对外国制度的描述,如今看来已经不确,或已过时。魏源对治道的洞见也启发了本书的比较研究:“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默觚下·治篇五》)   在某种意义上,每本书都是集体作品。《海国宪志》的研究写作,得到了很多人的启发、激励、指导和帮助。感谢赵晓力、张翔、章永乐、田雷、张泰苏、阎天、左亦鲁等师友对本书观点和内容的指点与建议,让我的思考更加深入、写作更加准确。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支持,也感谢项目评审和结项阶段提供宝贵意见建议的诸位专家。感谢曹文姣、赵涵、严博伟、周子超、骆怡男、张宸宸、赵子珺、李思妍、李怡豪等清华同学协助搜集资料、订正文字、增补注释。感谢王晶老师在本书选题、写作、编辑和出版的全过程中付出的许多辛劳。感谢清华文科建设处诸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关心和帮助,让整个“项目”更为顺利地进行,也让我在应务不暇中能挤出更多的学术时间。   最后,我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无尽关爱。 2023年7月清华园 大量一手资料和前沿文献, 全面展现世界范围内的宪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