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症祛寒湿

艾灸对症祛寒湿
作者: 孟献威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艾灸对症祛寒湿
ISBN: 9787571318482

作者简介

孟献威 “针灸泰斗”谢锡亮教授嫡传弟子 医师执业证书编码:110320000018500 20年间遍访名师,潜心钻研艾灸,在艾灸治疗寒湿痛症方面卓有成效。他融会贯通我国各民族灸法亮点,积极与海外著名艾灸师交流,博采众长,只为将中国艾疗传承下去与发扬光大,让艾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在海内外广泛传播。主编的《艾灸止痛祛寒湿》《零基础学艾灸》《图解痧象 零基础学刮痧》深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6招教你挑好艾 艾绒是艾条的主要原材料,艾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灸的效果,而艾绒的质量与艾叶的新陈有密切关系。 陈艾要好于新艾 采收一年之内的艾叶称为新艾,它性燥、烟大、味烈、燃烧速度快、火力暴猛,不仅易灼伤皮肤,而且易伤及经脉,耗损元气,不能长期灸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凡用艾叶需要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熟艾就是陈艾,一般存放三年以上可称为陈艾。陈艾火力温和,温度平缓,烟少,渗透性强,热能堆积效果明显。 蕲艾是品质最好的艾叶 艾叶中以蕲艾最好。在明朝,七尖蕲艾叶曾是进贡皇宫的御品。药物学家李时珍更是对蕲艾推崇有加,并记录在《本草纲目》中:“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蕲春旧称)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那是因为蕲艾挥发油含量最高,而且黄酮含量也最高。 那么如何分辨艾绒的优劣呢?主要是从绒、色、味、火、烟、灰六个方面入手。 优 劣 绒 细如棉绒,质地纯净,柔软干燥,可捏成型,易燃且中途不易熄。 纤维不清,有杂质,粗硬潮湿,不易捏成型,灸时易熄。 色 青黄色或金黄色。 黑褐色。 味 气味清淡,有艾草的芳香。 气味浓烈,刺鼻,有霉味或青草味。 火 火力柔和,易产生灸感。 火力暴烈,有烧灼感。 烟 烟淡白且小、味淡、挥发油小。 烟较浓且大、味重、刺鼻、易发出响声。 灰 燃烧充分,速度均匀,不易掉灰;艾灰发白,细腻。 燃烧不充分,不均匀,易掉灰;灰偏黑,粗糙。 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 艾灸治疗疾病,提高人体机能,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做好艾灸,达到艾灸应有的疗效,是很多医家或被灸者的共同目标。 灸愿(被灸者主观愿望) 由于艾灸过程中,有烟雾的产生,给很多人带来心理障碍,担心烟熏火燎会加重病情。还有人担心会烫伤皮肤、留下瘢痕影响美观。如果被灸者对灸法不了解,或有抵触情绪,必要的解释、沟通十分重要,这有助于达到预期效果。 灸材(艾绒、艾条) 优质的灸材能使灸疗效果显著。各种艾灸材料(艾绒、艾条、艾段等)必须要由优质、纯正的艾草制成,这点尤为重要。优质的艾材燃烧时易燃、气味芳香、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使人感觉舒快,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等功效。 现在市面上,有些不法厂家会在艾条中掺有杂质或有害物质(如木屑、石灰粉等),大家购买时一定要加以辨别。 灸量 对于不同的身体状况,有不同灸法的选择,灸量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因素,也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因素。在辨证的时候,要考虑选择单穴位、单经脉,还是多穴位、多经脉。尤其是当下的人们,寒湿体质随处可见,“轻描淡写”或“蜻蜓点水”般的灸量,只能改善当时的舒适度,不足以达到“翻转”效应。 在施灸过程中,需要保持火力的均衡稳定。以艾条灸(悬灸)为例,距离皮肤太近,容易产生灼痛,让人抗拒;距离皮肤太远,没有作用。以直接灸为例,每炷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需要保持火力的持续性。灸量足,灸感至;灸量弱,疗效差。 灸时 灸时包括三层意思,一是灸法的时间选择,建议在白天或上午施灸,效果最佳,晚上9点以后不宜(失眠或其他情况除外),所谓白天为阳,晚上为阴,到了晚上,人体气血,趋于平静,不宜艾灸。二是单次灸法的时间,以艾条灸(悬灸)为例,通常一个穴位,需要灸10~15分钟,艾炷直接灸(明灸)一般灸5或7壮,甚至更多壮。三是灸疗的疗程,轻者短,重者久,灸必须久,效由久出,从火从久,灸义自明。 对于一些慢性疾患或疑难疾患,艾灸的时间是需要以月或年为施灸单位的。所谓灸,从久从火,意思就是用火长久地来治疗。 灸穴 艾灸时,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灸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经选穴,才能提高艾灸的疗效。《灸绳》说:“夫灸者穴之用也,穴者灸之法也。”灸不离穴,效由穴生。灸疗一定要针对穴位刺激,即点刺激。这里的穴位有两层含义,一是穴位刺激,二是正确选穴配穴。如果做直接灸,一般只选择要穴、大穴来施灸。 灸感 在灸法过程中,出现“酸麻沉重”的感觉,是自然的、本能的反应,不要刻意控制,也不要刻意追求。《灸绳》说:“定穴着艾,气随火生;酸麻胀重,气至病所。”病有轻有重,感应有减有增,感传既有多样性,又有规律性。大多沿着经络的走向传导,患处中心最为强烈。随着病情的好转,感传也逐步减弱与消失。 艾叶泡脚能祛寒 俗话说:“春日洗脚,升阳固脱;夏日洗脚,暑湿可祛;秋日洗脚,肺润肠蠕动;冬日洗脚,丹田灼温。” 为什么要重视脚部保健 中医学认为,足为人体阴气重地,“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足部分布着人体66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紧密的联系,拥有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常常泡脚能强身健体 足部,已被现代医学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经常足浴,能通过外温内透的作用,推动气血上行,从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人体细胞的供氧量,活跃全身细胞,并通过内热外透使全身排汗,从而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祛病延年之功效。 艾叶泡脚效果更好 正常人热水泡脚能达到强身效果,然而阳气不足、阴盛寒重的人,仅用热水泡脚是不够的,用艾叶煮水泡脚,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因为艾草的药性能通人体十二经络,调理阴阳。每周坚持3~4天用艾草水泡脚能有效祛虚火、寒火。泡脚的同时要多喝温开水,多注意休息,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都会有明显好转或消失。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热水泡脚的,像儿童、急性感染性或出血性疾病患者等,都不适宜泡脚。而且泡脚也要选好时间,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我们可以总结出1355泡脚法则: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水温50℃左右,泡完用毛巾擦干按摩5分钟。 艾灰是个宝,止痛又止痒 艾灸之后,不管是直接灸还是用其他方式艾灸,都会留下一堆艾灰,很多人都会直接丢弃了。其实艾灰有不少好用途,我们可以用盒子将它攒起来。 止痒止痛效果好 家里有宝宝的,都知道宝宝经常会有红屁股。洗浴之后,直接把艾灰撒在患处,能起到很好的止痒、改善症状的作用。 艾灰对脚气治疗也有作用,晚上洗脚之后,把艾灰撒在脚趾或患处,穿上旧袜子;或者白天在出门之前,涂抹也可,当然最好穿深色袜子。 还有,如果脸上长了痘痘,特别是已经红肿了的,用蛋清和艾灰调和,直接涂抹,隔夜洗掉,痘痘会很快干瘪,慢慢就掉了,而且不会留痘印。同时还可以起到“净肤”的作用。 涂抹皮肤的艾灰最好单独烧存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的艾条优劣参差,有些不法厂家在艾条中加入石灰粉、木屑等物质以增加艾条的重量,这些艾条产生的灰是不能直接涂抹在皮肤上的,会起到相反作用。而且艾条燃后还有“纸灰”,也不宜采用。用于涂抹皮肤的艾灰,建议用上等的纯艾绒,在铁器或瓷器中,单独烧存使用。 除味或做肥料都很棒 艾灰是天然的除味剂,用小布袋装起来,放在厕所、厨房或者是冰箱里,能起到除异味的效果,可以跟竹炭相媲美。艾灰还是绝好的草木灰肥料,每次灸完的艾灰,可以倒在花盆中,给家中的植物增加“营养”。 胃痛 胃痛也称胃脘痛,是指胃脘部经常疼痛的一种病症,常见病因有饮食不调、郁怒忧思、脾阳素虚等。胃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疾病。临床特征是上腹部持续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若急性不愈,病延日久即转变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一般多为上腹胀满、隐痛、胀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酸等。 寒凝气滞型 主要症状是胃痛突然发作,痛势较剧,畏寒喜暖,得热痛减,恶心呕吐,或泛吐清水稀涎,喜热饮。 艾灸疗法 主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配穴:胃俞穴、大椎穴、梁丘穴。 方法:①直接灸:每次选4~6穴,每穴灸5或7壮,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②隔姜灸:生姜切片,艾炷如枣核大小。每次选3~5穴,每穴灸5或7壮,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③艾条灸:每次选5~7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取穴方义 中脘穴:温中散寒;足三里穴:理气和胃;内关穴:止呕;公孙穴:调和中焦;胃俞穴:俞募相配,有和胃降逆之效;大椎穴:疏解表邪;梁丘穴:和胃止痛。 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肚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饭后半小时,用手掌(单掌或双掌重叠)按压此穴,缓慢做环旋运动,对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此穴是长寿大穴,常年坚持艾灸,可以祛除胃寒。 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微屈腕握拳,从腕横纹向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即是。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按压此穴对晕车、晕船等也有奇效。感到心悸时,灸此穴可调节心律不齐。 公孙穴 定位:在跖区,当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内侧,弓形骨后端下缘凹陷处即是。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产生酸胀痛感,两侧交替,按压10~15分钟,每日1~2次,也可缓解胃痛,改善胃肠功能。 灸盒温灸 用多孔灸盒,先灸胃俞穴附近区域30分钟,再灸中脘穴附近区域2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如何得知寒湿从哪里来? 怎么才能选对艾灸的穴位? 如何艾灸不上火? …… 近些年来,绿色无副作用的艾灸疗法越来越受大众欢迎,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艾灸的书籍越做越多,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何挑选一本优秀的艾灸书籍,让大家摸不着头脑。而《艾灸对症祛寒湿》的前身是《艾灸止痛祛寒湿》,后者5年间多次印刷,一直是销量领先的实用健康读物。 本书在第一版艾灸内容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细化整改,从知道寒湿怎么侵入身体的,到艾灸最适宜的10个穴位,再到常用的9种传统艾灸方法,以及站在男性、女性和儿童的角度考虑的38种易患病症,还有最后的已经远播国外的长寿灸法。 跟着本书学艾灸,每天10~15分钟,在艾的清淡芳香中,为自己的健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