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尼亚(古今德意志)(精)

日耳曼尼亚(古今德意志)(精)
作者: (英)西蒙·温德尔|译者:吴斯雅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原售价: 112.00
折扣价: 60.50
折扣购买: 日耳曼尼亚(古今德意志)(精)
ISBN: 9787552024661

作者简介

西蒙·温德尔(Simon Winder): 英国著名大众历史作家、出版人、书评人、影评人。多年来对中欧历史、德国历史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在近20年间多次游历神圣罗马帝国故土,探寻各地遗迹中蕴藏的古老文化元素及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彼得·威尔逊(Peter Wilson)、蒂姆·布兰宁(Tim Blunning)、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等欧洲史和德国史学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持续获得他们的指导与建议,得以在写作中融入新的学术视角。 温德尔在企鹅兰登出版集团担任出版总监,曾因一举获得007系列作者伊恩·弗莱明作品的出版权而名声大噪,他同时还负责部分“企鹅经典”作品和当代外国小说的推广工作。丰富的出版经验让温德尔更了解读者的喜好与习惯。在严谨的历史考证之外,他善于打破传统范式,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个角度传递信息,以时而幽默时而犀利的语言进行叙述,让读者获得全方位的、充满愉悦感的阅读体验。他经常接受BBC、CNN等媒体的采访,应邀赴大学演讲,推广英国文化和其一直醉心研究的德国史。目前已出版著作三部,其中,《日耳曼尼亚:古今德意志》曾被评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十大畅销书”,《多瑙河畔:哈布斯堡的欧洲》曾提名2013年度“塞缪尔·约翰逊奖”(英国颇负盛名的非虚构类写作奖)。 “日耳曼尼亚”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地名,英语中德国和德意志的称谓Germany即由此衍生而来。这些日耳曼人经过不断迁移,逐渐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定居下来。公元10世纪,日耳曼人建立起神圣罗马帝国。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常处于“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的松散状态,难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统治,帝国的核心基本上集中于德意志地区。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之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自此,奥地利被正式排除在德意志之外。统一后的德意志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牵动全世界的神经,但都以战败收场。1945年,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德意志一直是欧洲历史舞台上活跃的主角,它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影响欧洲的格局和政治走向;同时,它也是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自1945年以来,许多德国人希望能够重现被纳粹的阴影遮蔽的荣光,他们不懈努力,以期重塑德意志辉煌、复杂而又无限多样的文化。 德意志文化令人着迷,又令人困惑。德国人留给世人的严肃、偏执、冷酷的刻板印象,常常让人误以为他们的国家是一个无趣的国度。但是作者结合多年游历德国的经历,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摆脱了常规历史写作的窠臼,挑战了世俗观点。他不仅介绍了德意志的历史,展示了它独特的地理风貌、建筑和诸多文化元素,还适时提到了奇怪的食物、城堡、疯狂的王子,甚至童话故事。 作者一直思考并试图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关于德国,我们是如何被既有史料误导的,我们应如何避免和摈弃这种误导,何时我们又应该忽略某些历史?这是一本饶有趣味、能够激发读者好奇心的书,可以将读者一次又一次带回德意志经历过的重要年代,重新认识那些似乎早已熟悉的人物,看到一个丰满鲜活的德意志,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为何能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来自黑森林之地 若是要追溯日耳曼民族的远古起源,那就再没有比欣 赏歌剧《西格弗里德》第二幕序幕时更合适的时刻了。这 些洒脱自由,不受控制的音乐篇章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创 造出了一片人迹罕至、令人窒息的阴暗黑森林、某种巨大 的威胁(具体而言,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以及一种漫长的 等待感——在若干年漫长的时光中,无论是矮人还是神明 ,都在桌子上叩击着手指,等待着伟大(或许有些荒唐)的 篇章最终开启。 诚然,非日耳曼人与这样的乐曲有着间接的关系,这 难免令人内心升腾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既兴奋,又安慰。 瓦格纳作品拥有无数优秀的非德裔热衷者和阐释者,但没 有人像德国人这样,为戏剧的诞生及其意义做出如此巨大 的贡献。在这部歌剧的序幕中,所有的表现元素都与德国 文化密切相关。英国的森林一般都很容易迅速驱车穿过, 因此容易被人忽略——在这里徒步进入森林也算不上什么 锻炼身体的最佳方式,差不多每隔3米,就会出现一处运动 场或者售卖烤土豆的小货摊。在德国情况则并非如此,很 有可能你已经登上山顶,却依然只能俯瞰到树木葱茏,虽 然这些树木都被照料养护得非常仔细,一片片绵延的树海 一直延伸到地平线——而这仅仅是古代森林的冰山一角。 巨龙、矮人和神灵似乎也确有其事,这些奇妙玄幻的生物 潜藏在那群山和森林之间,经过一代又一代语言学家、民 俗学者和作曲家的不断渲染神化,成为众多节日庆典和儿 童读物的核心意象。 比起英国人,德国人更乐于追溯古老的过去,而英国 人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心似乎总是相对有限。在史前时期两 个国家曾大部分同处一个冰盖之下,当冰盖开始融化,就 代表新时期的开始(德国南部大体并无冰层覆盖,因此这片 地区直到更新世时依然与众不同),但随后我们便开始分道 扬镳。不可否认,大部分关于英格兰起源的民间故事都令 人感到些许尴尬。作为古罗马人的殖民地之一,不列颠尼 亚行省自然被算作偏远之地,也落下了相当多的笑柄。一 直以来,史学界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论断,认为罗马人至 少为我们留下了古怪的贵族派头,还有古典教育的基因, 然而有关行省的生存信息极度匮乏,这体现出罗马作为殖 民者对殖民地的漠视。即便探寻古代过往魅力的风潮在19 世纪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英国所体现出的优越情结也没有 因为曾经的种种不幸而受到多少影响。一旦罗马人离开, 不列颠便成为一片全面自由的土地,迎来一拨接一拨到此 寻欢作乐的北日耳曼人、丹麦人和挪威人,将这里作为权 力扩张的跳板,并最终引发了令英格兰感到耻辱的诺曼征 服。在一系列的混战中,亚瑟王和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名字 在历史的波涛中载沉载浮——前者是法国诗人虚构的,而 后者则像后来的无数掠夺者一样,难以搞清楚现代英格兰 是否还与他有任何一丝真正意义上的联系。 英格兰为大众认可的,同时也令人感到些许窘迫的本 质在于,作为那些手舞利斧的异族人汇集之地,除了曲折 呆板的《大宪章》前奏,再快进到史学家麦考莱热衷的历 史进步观,它的早期历史通常几乎无法在后世的记述中产 【一幅私家历史文化导览图,带你漫步德意志】 本书作者西蒙·温德尔花费20多年时间,数十次探访德国与奥地利,对德国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成就了这部历史华章。本书一方面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德意志这片土地自西罗马帝国至1933年纳粹上台前的历史;另一方面,通过作者的亲身走访,描绘了一幅德意志的文化地图。森林、河流、城堡、教堂、宫殿、博物馆……它们既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本身也是经历沧海桑田的主体,在岁月变迁中不断转换身份。而作者就像个耐心的导游,将其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带领读者在变幻的时空中漫游。 【富有“人味”的历史畅销书】 作者博学多才,本书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有趣,曾被评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十大畅销书”。 在内容上,本书讲述的德意志历史并不局限于政治军事史和帝王将相的故事,书中充满了奇闻逸事、市井生活。它将统治者还原为人,而非高高在上的脸谱,君士坦丁大帝并不像后代的拜占庭皇帝那样过着奢靡的生活,反而备尝创业的艰辛,查理曼也不如历史学家希望的那样热爱文化,这更像是他血腥征伐之后的消遣。 作者本身也参加到德意志人的生活当中,他到德国的地下餐馆用餐,对德国可怕的食物感到震惊;他参观古代的遗迹,感叹19世纪狂热的历史文化学者过于精致、刻意的翻新扭曲了古代的景观;他参加全球性的法兰克福书展,比较着古今商人招揽顾客的花招。 【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同时,打破人们对德意志的刻板印象】 提到德意志,人们无法忘记它作为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过去。本书的叙述到1933年就结束了,但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贯穿全书。作者讨论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德意志特殊道路、德意志的统一、军国主义这些经典问题,而通过对历史的细致分析,作者希望告诉读者德意志不是一路直奔集中营的战车,它的穷兵黩武并不是因为强大,相反它长期作为海绵地带,在欧洲处于边缘的地位。德国人既有着民族自豪感,也崇尚个人自由的精神,德意志的统一之中也保留了各地的文化差异。德意志民族有着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读者细细体味。 【用艺术感受德意志,用理性思索德意志】 德意志盛产文学艺术大师,瓦格纳、贝多芬、巴赫、歌德、赫尔德、格林兄弟,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德意志的艺术成就,也反过来塑造了德意志的精神。托马斯·曼、黑塞、格拉斯、纳博科夫这些生活在两战时期的文学大家则描绘出了那个疯狂、破碎的世界。作为涉猎广泛的出版人、书评人、影评人,作者熟悉并且善于运用这些经典作品,以及相关的著名影视作品,如《角斗士》《第七封印》,引导读者透过艺术文艺作品感受生动的德意志,同时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恰当地评论、反思这些作品及其影响。本书将让读者感受触得到的德意志,为读者带来艺术和思想的双重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