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诗言志 【原文】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 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光武贫时 ,与李通讼逋①租于严尤。尤奇而目之。光武归谓李 通*:“严公宁②目君耶?”窥其意,以得严君一盼 为荣。韩蕲王为小卒时,相士言其*后封王。韩大怒 ,以为侮己,奋拳殴之。都是一般见解。鄂西林相公 《辛丑元*》云:“揽镜人将老,开门*未生。”《 咏怀》云:“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皆作郎中时诗也。玩其词,若不料此后之出将入相者 。及其为七省经略,《在金中丞席上》云:“问心都 是酬恩客,屈指谁为济世才?”《登甲秀楼》*句云 :“炊烟卓午散轻丝,十万人家饭熟时。问讯何年招 济火?斜阳满树武乡祠。”居然以武侯自命:皆与未 得志时气象迥异。张桐城相公则自翰林至作首相,诗 皆一格。*清妙者:“柳荫春水曲,花外暮山多。” “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已先知。”“临水种花 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扈跸》云:“谁怜七 十龙钟叟,骑马踏冰星满天。”《和皇上风筝》云: “九霄*近增华色,四野风多仗宝绳。”押“绳”字 韵,寄托遥深。 【注释】 ①逋:拖欠,拖延。 ②宁:审视。 【译文】 古代英雄在没有找到用武之地时,大都没有立下 远大的志向。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邓禹只通过文学来 寄托希望,马武只希望做一名小小的督邮官。晋文公 因有妻室和马匹,不愿意离开齐国。光武帝在落魄时 ,和李通因为拖税的事情到严尤处打官司。严尤因感 到奇怪就盯着他看了几眼,光武帝回去后对李通说: “严公盯着你看了吗?”他的言下之意是,被严尤注 视是一件荣幸的事情。韩蕲王还是无名小卒时,看相 的人断定他*后必定被封王。韩大怒,认为看相之人 是在讥讽自己,于是挥拳相向。以上这些人都表现了 一个特点,即没有料到自己*后会有所作为。鄂西林 相公曾在《辛丑元*》中写过这样的句子:“拿着镜 子看自己快要老了,打开门却看到春*还未长出。” 他还在《咏怀》中说道:“看来四十岁就已经这样了 ,那么老到百岁的样子也可以推知了。”这都是他做 郎中时所作的诗。品味这些诗词,怎么也不会料到他 *后将出将入相。他做了七省经略后,《在金中丞席 上》说:“扪心自问,我们都很幸运地被提拔,屈指 算一算,又有谁是真正的济世奇才呢?”他还在《登 甲秀楼》*句中说道:“袅袅炊烟像千条轻丝飘浮在 中午的天空,此时正是千家万户饭香菜熟之时。请问 哪年哪月会招来济世救民的火焰?只见武侯旧祠被树 缝中透来的夕阳照得金黄一片。”他居然以武侯自比 ,与没有得志时的气象迥然不同了。张桐城相公则不 然,他从做翰林一直到做宰相,所作诗歌都是一个风 格。他*清秀的诗句有:“柳荫下的一湾春水曲曲折 折地流淌,重重叠叠的山峦旁百花竞相开放。”“叶 子底下开的花,人虽然看不见,一双蝴蝶却早已知道 了。”“在溪边种花就会知道其中的意境,水中映花 ,一枝便化作两枝了。”他在《扈跸》上讲:“似乎 让人怜悯的龙钟老头,却能趁着满天星斗骑马踏冰。 ”在他的《和皇上风筝》中又讲道:“风筝在九霄上 空飞行,靠*光的照射而绚烂多彩,四面虽有旷野之 凤的吹拂,风筝却倚仗绳子的稳定作用而逍遥自在。 ”此处押“绳”字韵,寄托了内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二、诗在骨不在格 【原文】 杨诚斋*:“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 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 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 ,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 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 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 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 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 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译文】 杨诚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 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 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 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 ”我十分喜欢这段话。要知道,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 ,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三百篇》中有一半是劳 动者及思妇直率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 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出这 个范围吗?况且,皋、禹时代的歌谣与《三百篇》不 同;《国风》的风格与《雅》、《颂》不同。难道风 格是可以用一定的规矩来制约的吗?许浑说过:“吟 诗好比求道成仙,骨子里没有诗根就不要乱吟。”可 见,诗歌的可贵之处在于风骨,不在于格调。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