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4.79
折扣购买: 中日银行业对外开放比较研究
ISBN: 9787519611446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二战以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银行 的国际开放是一个时代的突出现象和发展潮流。 贸易和服务国际化推动的金融资本国际化、风险 的繁殖和防控的复杂性、银行体制差异带来的国 际竞争与合作的诸多困难,以及主观意识与客观 挑战的冲突等,均能体现银行业所面临的全球性 多变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有些国家的银行业开 放是主动的,例如美国和欧洲;有些则是被动的 ,甚至可以说是被迫的,例如中国和日本。不管 怎样,它们都要汇聚到这样的大潮流中。 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要追溯至1978年 12月18日至22日。因为正是此期间召开的中国 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 的钟声,相伴而来的是银行业对外开放新纪元的 开始。最初的银行业开放情景主要体现为外资银 行的“引进来”,例如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 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其后外资银行分别以其他各 种形式出现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包括分行、子公 司等。a尤其是2006年12月11日后,由于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WTO)过渡期的结束,引致外资银 行的法人化,包括直接形成和转型所致等,使中 外资银行同台竞争气氛日渐趋浓。同时,中资银 行“走出去”的步伐亦呈稳健趋势,继中国工商 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在海外建立 子行之后,2011年11月9日交通银行在英国设立 子行,从而形成内外交融的资本竞争格局。 然而,中国银行业40余年的对外开放,累 积和面临的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从公司治理结 构到内部控制机制、从自身分业经营与监管为主 到世界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的变化、从衍生工具 的缺乏到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降低、从国际金融风 险的频发到自身应对策略的有待完善等,无不显 示对外开放进程的博弈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逐步深入 ,如何适应国内、国际经济的要求,积极稳妥地 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对此既要总结自己的历史 经验,也要借鉴别人的教训。日本的开放路径选 择及其经验教训,就是值得重视的典型例证,因 为日本经由“道奇计划”“金融自由化”“广场 协议”“金融大爆炸”和“金融再生”等一系列 步骤,建构了日本银行业对外开放被动而独特的 、与经济增长呈波浪式前进的情形。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选择中日银行业对外 开放的比较,旨在挖掘二者的运作规律和优劣特 征,通过比较研究获得中国的启示借鉴,为推进 下一步改革开放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