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以你现在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
ISBN: 9787554609262
道幸武久,日本著名的商务企划者、心理咨询师。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多家公司担任过营销员,并且都在短时间内从同辈职员中脱颖而出。从29岁开始独立创业,仅一年半的时间年收入便增加到原来的9倍。同时,他的处女作《加速成功》也成为日本超级畅销书。目前,道幸武久的主要业务有:作为商务企划者,为每个月网页浏览次数超过5000万次的网站运营者提供个人咨询;为拥有100多家分店、店铺遍布全国的美容院提供企划咨询;为累计超过200万部的健康系列书籍提供出版咨询等。出版作品有《加速成功》《在学校学不到的人生秘诀》《公司的生存之道》《实现梦想的方法》《成功之王》等。
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好好享受一下大海的温存,其 间的五天就用来写作,也许会思如泉涌哦。” A听了我的话之后不禁目瞪口呆,惊叹道:“啊 !还有这招,我怎么没想到呢!”A正是因为有“冲 绳就是去玩乐的地方”这种固定观念,而忽视了“旅 行期间也可以工作”这个简单的道理。所以,只要将 固定观念打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根本没有那么困 难,更谈不上“不能”。 我的另一个学生B,小的时候很会讲故事,写字 却很难看,经常被老师和父母批评,虽然坚持每天练 字却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所以,他变得很没自信,总 觉得自己不行。一次学校举办作文比赛,老师希望B 也能报名参加,可是他觉得自己的字写得那么难看, 报名也是白费,怎么都不肯参加。老师就用他之前写 的作文投了稿,没想到由于内容新颖、题材独特而得 到了评委老师的青睐,获得了二等奖。B知道了真相 ,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能行。事实上,虽然他的字并 不漂亮,但正是由于他刻苦练习而且用心地写每一篇 作文,他才有机会获奖。从此,B成功走出了“我不 能”的高墙,继续不断磨砺自己,逐渐走向了“可能 ’’的道路。 可见,“固定观念的高墙”背后隐藏着一个全新 的自我。为了找到他,我们需要飞越这面“高墙”, 进而挖掘出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迈向“可能” 的第一步。 恐惧偷吃了梦想,所以才跌跌撞撞 当我们面对新事物时,总会在激动不已、满怀期 待的同时,夹杂着几分不安。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呢 ?要是想不通的话可怎么办呢?这种不安感过于强烈 的话,我们可能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抑或即 使迈出了第一步,也会在第二步、第三步时举棋不定 。这种踌躇不安的感情模式就是源于“恐惧心理的高 墙”。 以前,有一位叫B的人找我进行一对一咨询,他 拜托我告诉他如何提高新兴产业的销售额。我就从市 场和经营的角度给了他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在其他人 身上屡试不爽,所以我也期待着他的好消息。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没有起色,两个月过去了还 不见好转,他就又来找我商量。我便问他是不是有什 么别的问题,他告诉我他将针对资料申请人的电话业 务推迟了。 原来如此,B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迟迟不愿启 动电话业务,错失了与客户终端的联系,无法充分宣 传新兴产业的特色,更无法了解客户端的反馈意见与 最新要求。所以,才导致销售额月月持平,毫无提高 。这就是B“恐惧心理的高墙”在作怪。但是,如果 强行让害怕失败的他去搞电话业务,恐怕会适得其反 ,使事态越发糟糕。 于是,我建议他放弃以电话为主体的经营手段, 而改用网络与电话交替进行的营销方法,并通过职务 扮演训练法来掌握被回绝时简单的交涉语言。不出所 料,一个月后,他欣喜地告诉我他的销售额提高了。 一直将事情往后推,或者总是无法踏出最后一步 ,这些现象都是“恐惧心理的高墙”造成的。不过, 其实“恐惧心理的高墙”是相对薄弱的,只要鼓足勇 气,一下子就可以将其击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恐惧心理大都是我们自己 在脑海中形成的幻想。就拿刚才提到的B来说吧,他 上小学的时候,家附近有个泥潭,被称为无底洞。有 传言说一旦落入泥潭中就会被拽人潭底,小孩子都吓 得不敢靠近。有~次,B把跳高用的竹竿扎进泥潭里 ,结果水深只有五十厘米。别说无底了,连膝盖都只 是勉强没过,就这么浅。 这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即使看起来很可 怕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恐惧心理的高 墙”也是如此,很容易就可以击破。只要你做好心理 准备,大胆迈出第一步,之后就会越来越顺利啦!当 然,绝不可以盲目大胆,武断行动。要步步为营,稳 扎稳打才行。 优秀是可以养成的,就怕你不知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都是在无意识之间 形成的。比如,早上洗脸的方法、刷牙时手握牙刷的 姿势、刷牙的顺序等,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着固 定的模式。 可是,一旦这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经过岁月 的积累,逐渐固定下来的话,就无法再加入新的元素 了。如同面对一面铜墙铁壁,想要再插入哪怕一块砖 瓦都是不可能的。 这样一来,新产生的行为就无法成为新的习惯, 也就是形成了“习惯化的高墙”。 C经营的公司近年来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目益频繁 ,因此去中国出差的机会也越来越多。(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