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掠文物回家路——“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被掠文物回家路——“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作者: 王云霞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被掠文物回家路——“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ISBN: 9787100196796

作者简介

王云霞,浙江金华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出版《东方法律改革比较研究》《普通法的诉讼形式》《文化遗产法学:框架与使命》等专著、教材、译著十余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胡姗辰,江西宜春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员,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法、比较法。 李源,湖北鄂州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法制史、文化遗产法。

内容简介

从国际视野梳理二战期间被劫掠文物返还路径,助力日掠文物返还中国的实践 作为“二战”最大的受害国之一,中国有大量的文物在战争期间被日本破坏和劫掠。战后初期,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监督下,归还了部分中国文物。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致使大量被日本掠夺的文物未能及时返还。这一历史悬案长期横亘在中日之间,成为影响东亚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学术界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较为理性的阐释和梳理。\\r\\n 本书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王云霞教授,她是国内文化遗产法方面的专家,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她在本书中吸收了国际上关于战后文物返还的最新研究成果。鉴于国际社会对“二战”被掠文物的返还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纳粹劫掠文物的返还,作者将日本劫掠文物返还问题置于整个“二战”被掠文物返还的国际视野下进行考量,对具有相似背景的欧美国家处理同类问题的实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中寻求一般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