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教育——朱永新对话蒙台梭利/朱永新教育文集

童年与教育——朱永新对话蒙台梭利/朱永新教育文集
作者: 朱永新 编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2.00
折扣购买: 童年与教育——朱永新对话蒙台梭利/朱永新教育文集
ISBN: 9787100216852

作者简介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授。曾任苏州市副市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 出版有多部著作,并被译为英、法、日、韩、俄等27种文字。由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推广,至今已有8300多所实验学校、80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以行动悄然改变着中国教育。2020年荣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2022年获全球最大教育奖“一丹教育发展奖”。

内容简介

后记 蒙台梭利是研究儿童和家庭教育绕不过去的一座山峰。 从2012年开始,我应新父母研究所邀请,担任“新教育晨诵”栏目主持人,选取不同教育家的家庭教育名言进行解读,每天早晨在网络上与千千万万父母共同阅读和分享。在确定的第一批教育家名单中,理所当然就有蒙台梭利。就这样,我带领着新父母,开启了与蒙台梭利持续数年的对话之旅。 首选蒙台梭利,除了因为她对于儿童研究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著作中,不断出现“新教育”的概念,让人读起来十分亲切。 1870年,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一个军人家庭。作为独生女,父母对她虽然很宠爱,但却并不溺爱,蒙台梭利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6岁的蒙台梭利获得了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毕业以后,作为精神病临床医生,她对身心有缺陷儿童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98年的一次会议上,蒙台梭利明确提出了“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开始从医学走进教育。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的一个贫民窟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她每天与这些孩子生活在一起,让他们学会了有礼貌、独立、自尊,并且在智力活动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被称为“神奇的儿童”。 1909年,根据三年的探索实践,蒙台梭利的《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正式出版。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奠定了她在幼儿教育研究领域的地位。许多国家纷纷以“儿童之家”为蓝本建立蒙台梭利学校。她一生有许多著作,如《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家庭中的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新世界的教育》等。她本人于1949、1950和1951年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在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第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教育家。此前,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开创了自然教育的传统,提出尊重儿童的个性。福禄贝尔开创了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并且提出了“让我们与儿童一起生活”的重要主张。但是,蒙台梭利天才地发现了儿童具有完全不同于其生理胚胎的“心理胚胎”和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提出教育必须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必须“让我们的儿童自己生活”。她发明的一系列训练儿童感觉系统的教具,至今仍然被许多幼儿园使用。她关于自由与纪律的理论,关于教师与父母角色的论述,也充满睿智与机敏。 蒙台梭利的教育早已超越了国家、种族、民族、宗教的差异,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的宝贵遗产和广泛向世界各国推广使用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被誉为推动世界教育发展和促进人才培养的瑰宝。 诚然,任何理论和观点都有无法涵盖宇宙万物博大精深的遗憾,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也是如此。因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性,蒙台梭利一生更多地聚焦在教育实践和行动上,通过观察、应用及跟随,在环境中执行和沉淀教育理念与实践,缺少理论的基石。这也是现代许多幼儿教育专家的行走之路,沿着蒙台梭利的脚步,去寻求源于实践却高于实践的理论检验。 走进,才会理解;走进,才会尊敬。我在许多场合都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虽然蒙台梭利已经走进了儿童的世界,发现并解读了这个世界的部分瑰丽风景,但是,这也只是冰山一角。让我们沿着她的足迹,继续努力走进儿童的世界吧! 这本书的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新阅读研究所的萤火虫团队。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教育名言的解读,最初是通过每天的“新教育晨诵”与一线老师和父母们见面的,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予了积极的反馈,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比较研究培训中心主任霍力岩教授。霍教授是教育部“科学教育蒙台梭利中国化研究”子课题顾问,是研究蒙台梭利的大专家,她为本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这本小书也引用了她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再次,要感谢我的学生、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的叶海玲老师,她协助我整理书稿,查阅校对了所有引文,整理了主题索引和参考文献等,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海玲的先生邵爱国博士也是我的学生,他们为这本书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感谢王陆军先生和商务印书馆的史慧敏老师,他们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和海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严格地来说,我不是儿童教育领域的专家,更不是研究蒙台梭利的专家,由于蒙台梭利著作的专业性很强,各种著作的版本也非常之多,译文也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为阅读和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上自己的本职工作比较繁忙,所有的阅读写作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没有更多时间认真打磨,导致这本书可能有一些错误之处,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朱永新 2022年6月1日 写于北京滴石斋 朱永新老师解读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