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读本

中华传统礼仪读本
作者: 彭林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7.80
折扣购买: 中华传统礼仪读本
ISBN: 978753392509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礼仪 狭义的礼,是人际交往的礼节。仪节是古代的知识精英依据道德要求制 订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指导意义。 礼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相辅相成的要素。一定的形式是为了体现一定的 内涵。形式好比外壳,内涵犹如灵魂。没有外壳,灵魂就无处寄寓。没有灵 魂,外壳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古人把礼的形式称为“礼法”,这是礼的规 定性,必须按照它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而把礼的内涵称为“礼义”。照着 礼法的要求去做,是必需的,但还不够。理想的状态是,既懂得怎样去做, 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的成长有内、外两个方面:内求德性的纯正,外求言行的端正。所以 自古以来,君子都内外兼修.礼的内、外两面,与人的内、外兼修完全一致 。学礼,既要熟悉礼的外在形式,又要把握礼的内在神髓。春秋末期,列国 的诸侯虽然也不忘祭神祭祖,玉帛钟鼓,像模像样的,其实不过是虚应故事 ,孔子愤愤地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左传》上说,鲁昭公到晋国访问,从“郊劳”的礼节开始,步步为礼,在相 当冗长的仪式中,居然没有做错一处,许多晋国人惊叹不已。可是晋国的贤 人女叔齐却说,礼是道德的体现,可是鲁昭公治国无道,百姓怨恨,与邻国 的关系也很险恶,他哪里懂得礼呢?眼下他做的不过是徒具形式的“仪”而 已!女叔齐的批评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离开了礼义,即使仪式做得再完美,也只能是作秀。眼下许多宾馆挑选 和培训服务员,只注重外表漂亮和举止得体,而忽视德性的教育,其结果是 如同花瓶,只是摆设而已,宾馆的服务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还有一些企业 不把精力放在练好“内功”上,而是千方百计在包装上下功夫,甚至招聘某 些美女或者名人做“形象大使”,企业自身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徒劳无益。学礼,一定要礼法和礼义同时并举,并且要特别强调礼义的核心 灵魂地位,《礼记》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的重要性如 此,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礼记》是礼学经典,但它并不专讲礼法,恰恰相反,它从第一篇开始 ,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谈做人的道理和原则,例如: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 不可满,乐不可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 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 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 质也。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 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 让以明礼。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这些类似警句与格言的文句, 在《礼记》中俯拾皆是,它们对于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今天对于我们修身进德,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不妨作为座右之铭,终 身服膺。 诚敬 古人把纷繁的礼仪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类,称为“五礼”。五礼 的核心都是要表达诚敬之心。 吉礼是指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礼仪。天地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的物 质基础;祖先是家族的源头,是赋予我们生命的人;祭礼是为了铭记恩泽, 表达敬意。凶礼是指丧礼和荒礼:丧礼是向逝去的亲人表达敬意的礼仪;荒 礼是对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施以援手,慰问并捐赠粮食、衣物的礼仪。军礼 是军队训练、出征、凯旋的礼仪,是为了表达对国家主权的敬意。宾礼是国 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嘉礼包括冠礼、婚礼 、燕飨、贺庆之礼,也都是表达敬意的礼仪。 离开了敬,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父祖、对尊长、对他人、对大 自然都要心存敬意。古代所有的礼,都是为了培养你内心的敬意,所以各种 礼仪都要求服饰整洁、容貌端庄、言语谦恭,揖让周旋,处处有节。一些重 大的礼仪,甚至要求提前很多天就沐浴、斋戒,让心绪进人状态。所以《孝 经》用一言以蔽之的口气说道:“礼者,敬而已矣。”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敬意必须发自内心,如果没有诚意,只是做做样子 ,如同演戏,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礼记》开头一句就是“毋不敬”,把“敬”作为全书的纲领,要求人 们在生活层面树立起严肃的人生态度,把“敬”的存养与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贯通起来。小而言之,衣衫不整、语言鄙俗、容貌不端、散漫怠惰 、无所用心、玩世不恭,都是内心不敬的直接表现,都在戒绝之列。大而言 之,要通过涵养内心的“敬”,树立起人文关怀的理念,并且贯彻到对事业 的无限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贞之上。 当前,我们社会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司法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心的问题 。上了车,不肯让座;开着车,不肯让道;当了官,玩忽职守;经了商,造 假卖假。所有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人心。设想一下,如果人人懂得“敬”的 道理,就一定会在道德上自律,就会自觉地关注社会的进步,关注弱势群体 ,就会主动地关爱老年人,就会处处尊重他人、与人礼让,就会努力地把本 质工作做好。 儒家倡导的“敬”,是中国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它有丰富的内核,却 没有边界,它可以无限扩展,充盈于人生、事业,乃至万事万物。胸中如果 有了一个大写的“敬”字,你就会气象焕然一新。P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