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29.9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简单的逻辑学
ISBN: 9787213055386
(美)D.Q. 麦克伦尼,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从事教学多年,曾先后任教于圣母大学和肯塔基大学。现居住于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 他说,如果读者因为这本小书而对逻辑学有更多了解,我将非常欣慰,尤其是书中提出的28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更是体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 n 稻草人谬误 n 对人不对事 n 滥用专家意见 n 以出身论英雄 n 以笑饰非 n 以泪掩过 ……
第5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1。稻草人谬误 论证中,我们要对事不对人,要紧扣论证中给定 的论点。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当中,如果你为了削弱 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 谬误。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 事物。在我们误解某个论证时,或是当一些论证非常 复杂,我们在理解上犯了一些无意的错误时,我们犯 的并不是这种谬误。稻草人谬误不是无心之过,因为 它是在有意地歪曲别人的论点。 2。以暴易暴 直观上,我们认为两个错误的命题可以得到一个 正确的结论。事实上,两个错误带来的仍旧是两个错 误的命题而已。我们所讨论的这个谬误,可以用如下 最简单的方式表示:“因为已经完成,所以现在应该 做。”这些空格的选项可以是人类的任何行为,从善 意举止到丑恶罪行。 这个论证的推理有赖于如下假设:先例独立决定 未来的行为。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 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在决定先例 是否有借鉴意义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事物本身的 性质。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然而一旦谬误出现,接 下来人们都将拜倒在非理性之下,以至于非理性的推 理和行为是如此显而易见。历史的篇章写满了这种谬 误的例子,而且常常以最宏伟的规模出现。 “他们先做了,所以我们应该以牙还牙。”但是 ,如果他们所做的是错的,我们的行为就成了一种报 复,双方都是错的也不能使这种行为立刻变成对的。 3。民主谬误 在一个给定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对某个给定的事 物秉持同一个观点是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但是没有 必要将事物的真实与否考虑进去。大多数也不绝对代 表着正确。当然,也可能是正确的。民主谬误是说, 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 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白就是黑,黑就是白, 这个社会就是黑白不分的。虽然某物是黑还是白不是 主观的看法,而是客观的事实。如前面所说,我们必 须承认,在情感方面,民主谬误是很有说服力的。如 许多历史事件所证明的,当民众黑白不分的时候,为 坚持真理而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是件很艰难的事情。 4。对人不对事 重申一下论证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论证中,我 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如果 一个人忽略论证本身而故意去攻击论证者,那么他就 违反了这个原则。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就是在与他人 辩论时,通过向公众传达关于对手的与论证无关的信 息,例如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以此来达到击败对手的 目的。这种谬误制造者的目的是转移听众对论证的注 意力,这种情形通常是由于论证者本人处于劣势。 如果论证的目的仅仅是获胜,对人不对事谬误将 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它可以使听众以同论证毫不相关 的理由来反对你的对手,而你则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来 取悦听众。它造成的后果是,你可以庆祝你战胜了对 手,但这恰恰是你所没有做到的——至少在逻辑上。 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听众 视听的能力。 5。滥用专家意见 专家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权威。在论证中,去向相 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是合情合理的做法。但是在向专家 请教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我们来看以下论证: 史密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琼斯教授说项目A很好。 约翰教授说项目A很好。 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让我们假设这三个教授都是项目A相关领域内真 正的专家,即他们的资质和项目是相关的。可是我们 更深入地来想一下,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告诉我们为什 么他会认为项目A是好的。教授们没有论证。这个项 目会被接受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么说。 但是,应该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专家的话占据主 导地位。上例中的论证远远不能让人信服,因为除了 专家的话之外,它什么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如果我们 仅仅满足于专家的话,本质上就是说:“不要问任何 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专家的主要意见,要结合他秉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到的才不仅仅是他的意 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 ,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 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专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 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无需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 域内做出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显而易 见的观点仍要被提及,是因为很多时候它会被忽略。 一个仅仅因为音乐成就而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就经济或 是全球变暖问题所提的观点没有权威力量。 6。混淆视听 我们讨论过几种目的使我们遗漏真正论点的谬误 形式,它们通常以转移我们对目前事务注意力的方式 发生作用。正如我们在对人不对事谬误中所看到的, 通过提供与论证毫无关系的爆炸性情感信息来攻击对 手。混淆视听提供了这种策略的另一种样本。它是故 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 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于情感,而不 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 不相关。 路易斯和劳伦斯都是化学家,他们正因为是否应 该将一种新型化肥投向市场的问题在公司的一个部门 内争论,而最近这个部门的员工加薪已被管理层内部 否决。路易斯,新型化肥的开发者,强烈主张这种产 品应该尽快投向市场。但是他感觉他在辩论中的表现 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看起来反方劳伦斯将取得胜 利。绝望中,他宣布了最近拒绝加薪的消息。结果, 混乱出现了,辩论立刻被终止。在此,加薪被拒这个 消息无疑是用来混淆视听的。 7。以笑饰非 当不能对某个论证做出合理反应时,我们会用这 种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 以一笑而过的问题。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 强有力的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 任何影响。如果辩论者不能使听众嘲笑论证本身,他 可能会试图将他的对手作为笑料,将听众的注意力转 移到一些无关主题的事情上,例如,演讲中对手的口 吃,等等,以此来回避他所不能胜任的辩论。 当然,确实存在不恰当的可笑的论证,它们受到 大家的嘲笑是应该的。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花 点时间来说明为什么这个论证是失败的,同样好过简 单地嘲笑论证本身。 8。以泪掩过 除了可以运用嘲笑策略外,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博 取听众同情的方式来达到同一个目的。这种谬误通过 精心设计的情感爆炸来模糊论题。 论证经常遭遇情感方面的问题。当遇到这种问题 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出比平常更多的努力 来控制情感。强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维是成反比的, 一旦情感超过一定界限,引导论证正确进行的机会就 随之归零。 这种谬误发生的表现为,故意忽略或者低估手头 上的问题,只是把焦点放在论证的外围问题,或者是 无关的问题上,通过这样来直接影响听众的情感,试 图赢得他们的同情。假设我受邀出席一个镇上的集会 ,要发表对教育业税收增加问题的意见。我本身是非 常反对的。一旦站在演讲台上,我就罔顾大会的首要 目的,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向听众展示在学生时代,本 地教育系统给我造成了多少无法挽回的悲哀与悔恨。 通过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我成功地赢得了听众情 感上的支持,赢得了大家对增加税收无形的反对。 P132-P146
本书再经湛庐文化策划出品,重磅回归。 这是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正如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所说:缺乏逻辑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症:逻辑紊乱症候群。而《简单的逻辑学》就如一场及时雨,一本治愈社会疾病的宝典,的确是应该人手一册。 作者D.Q.麦克伦尼在书中提出了28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抛却了逻辑学一贯的刻板理论,转而以轻松的笔触带领我们畅游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让你沉醉其中,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