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神的黄昏(精)/光启文库

西神的黄昏(精)/光启文库
作者: 江晓原|总主编:陈恒//孙逊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3.00
折扣价: 37.10
折扣购买: 西神的黄昏(精)/光启文库
ISBN: 9787100174992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是***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并于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个科学史系。在**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百余种,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其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外*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通稿。

内容简介

当年瓦格纳作“尼伯龙根的指环”歌剧四部曲,*后一部以瓦尔哈拉神殿坍塌,众神同归于尽结尾,取名为《众神的黄昏》(Gotterdammerung)。本书书名仿而用之,取名《西神的黄昏》,权当向前贤“致敬”一回,寓意则为“西方之神的没落”。 在西方文化的万神殿中,目前*大的尊神是“科学之神”。该神之所以能上升至“众神**”的尊位,主要是因为它在以往的造神运动中,获得了超乎它自身价值的地位。科学本来只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工具之一,但因为数百年来科学在人类物质文明建设中的成就实在巨大,很多人对它产生了迷信,以为它无所不能,可以解决人世间的一切问题。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壮大,科学共同体也逐渐演变为世间的利益共同体之一,科学共同体乐意将公众对自己的迷信进一步固化和深化,直至形成科学崇拜——忘记了人类发展科学的初心,将科学从工具变成了目的。在许多唯科学主义者看来,“发展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的天然使命,哪怕伤及人类的幸福也在所不惜。所以当下“克隆人”和“基因编辑婴儿”之类公然逾越伦理底线和触犯法网的“科技创新”不断出现。 “科学之神”之所以能够上位“众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共同体**乐意强调的所谓“客观性”。这种观念认为,既然我们的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在**意义上这只是一个假定),那么科学描述的这个外部世界的规律当然就是客观的,而客观的规律当然就是真理,就是**正确的,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实际上,上面的每一步推理都不是无懈可击的,所以“科学之神”上位“众神**”,其实在哲学上并没有足够的合法性。本书的*后一篇文章,就包含对这一问题的正面讨论。 将西方的“科学之神”从神坛上请下来,并不意味着反对科学或批判科学。从本质上说,科学就是人类追求自身幸福的一个工具——我经常用的比喻,就是我们厨房里的切菜刀。我们当然需要使用科学这把切菜刀,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讨论这把刀的性能和利弊,包括它切不动某些东西,它可能割伤我们的手,它可能被坏人用来杀人。但是,我们怎么可能“反对”“批判”或“热爱”一把切菜刀呢? 长期以来,“西方之神”以西方现代科学至高无上的形象为背书,掌握了**范围的文化话语霸权,长期对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洗脑,让人们以为一切**高尚的文化、制度等皆只存在于西方。而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本书将从三个与科学有关的不同方面,实施对“西方之神”的解构,目的是有助于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 关于重建文化自信,百年来国人常见的努力,是试图通过谈论或历数我们祖先伟大成就的路径,来建立文化自信。换言之,以往人们比较熟悉的路径,是想通过塑造某种“东方之神”去西方神殿里叨陪末座,以谋求文化自信。但这样的努力迄今为止收效甚微。而本书则试图揭示西方“科学之神”华丽罩袍下的真实面目,以此入手将西方众神从我们的心理神坛上请下来,呼唤结束在精神上跪拜西方的自卑状态。这将是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这一切,必须从正确认识西方在科学方面的神话和话语霸权开始。 本书分为三编: “科学祛魅编”分析近年重要的科学事件和新闻热点,包括星际航行、人工智能、转基因主粮、**变暖、基因歧视、互联网、登月等,旨在掀开科学“无所不能”和“客观”的华丽罩袍,重点在指出科学本身的局限性,指出科学在运作过程中的社会建构性。 由于以《自然》(Nature)杂志为代表的西方“****科学期刊”,正是西方在科学和文化方面话语霸权的直接体现者和*作者,而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得到中国广大知识分子不假思索的顶礼膜拜,“神刊真相编”以英国《自然》杂志为分析个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该杂志在国人心目中虚幻的“神刊”地位的由来,特别着重揭示了《自然》等所谓的“****科学期刊”借助影响因子游戏使自己高踞神坛的套路,以及如今风靡**的“开放存取运动”是如何恶化学术生态的。这属于另一种“掀开罩袍”的努力。 “溯源悟真编”为理论分析,旨在从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从根本上对当今的科学技术进行反思,将科学请下神坛,还科学作为工具应有的本来面目;并分析媒体在唯科学主义影响下对公众进行的各种相关误导;*后特别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及人类所使用的不同科学图像在哲学上的平权地位。 本书中的所有文章都曾在**各种杂志或报纸上发表过,此次集结成书时,全部重新做了修订,但是只有少数文章在篇末标注了原先刊出的杂志或报纸的年份卷期——主要是为了显摆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先见之明,因为一些热点事件的后续发展表明,我当年的论断和预言是正确的。 江晓原 2019年1月22* 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西方之神的没落,从科学神话开始。 一本全新观点的科学史之书,破解科学神话,寻觅“真正的科学”面貌,还科学以真,还“真”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