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料忘不掉的中国史
作者简介
文社 一个非常靠谱的历史类公众号,曾用名“我们爱历史”,创作团队由多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组成。曾荣获2017网易最有态度自媒体奖、2019网易最具影响力奖等。 主笔张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凤凰网历史专栏作家,累计出版历史类著作十多部,代表作有《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朝原来是这样》等。
内容简介
推荐序 什么样的历史值得一看 高天流云 认识张嵚已经很多年了,第一次给张嵚的作品写评论,还是在他2009年出版《被遗忘的盛世》的时候,我应约为他写了一篇书评,至今还记得书评里第一段的一句话:“那么多的正朔朝代,主要人物都看遍,就真的了解那段历史了吗?” 其实这句话,也是我愿意为这本书写序的原因,不是因为认识,而是他作为一位写作者,拥有的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了解历史这个事,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很容易,毕竟那么多现成的史料摆在那里,看看不就完了?但只要真翻开了,就知道有多难。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不同的史料,都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时代,到底是好是坏?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评价。苏轼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对同一个历史话题,有时候会产生那么多争吵,其实都来源于此。 历史不是“读死书”,而是一门学问,它每天都在进步,广得更广阔,细得更细化,这也是它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一位历史读物的写作者,别说写好一部历史类图书,就是写一篇简单的关于历史的文章,都不是仅靠“翻几本书”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的,是写作者在视角、文笔、观念等方面,极度细致的思考与功夫。 用我的作品《如果这是宋史》里的话说:“真正的人生,是短跑。长年累月的准备,艰苦卓绝的训练,都只为了关键时刻的冲刺。然后,人生定型。历史也是这样。” 而张嵚,则是我所知道的,一位为了写好历史,愿意做“长年累月的准备”“艰苦卓绝的训练”的人。 他早年写“白话写史”时是这样。后来,他成为“朝文社”的内容总监,带起了这样一个微信公众号粉丝三十多万、全网粉丝数百万的历史创作团队,对历史创作的态度依然没变。“朝文社”的公众号推文我常看,有时哪怕一两千字的文章,都查阅大量的资料,除了整体通俗有趣的叙述外,每一句话都带着严格的考据和缜密的思考。他自己的文章是这样,他们团队作者的文章也是这样。很高兴他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他一直喜欢做的事,一如既往地出着好文,并且再次结集出书。 在这部新书里,我同样看到他一如既往的“负责任”精神。虽然这部书的结构看上去普通,以朝代为线索,但是每个朝代选取的点,角度都很独特。就以我最熟悉的宋代来说,这本书里可以通过对宋金史料的综合比对,还原一位野史之外,真实的、更值得我们敬仰的岳飞;可以通过宋金“交岁币”的细节,解读南宋王朝经济领域的困顿,大历史背后的经济账;还可以通过一个叫高遵裕的“官三代”,剖析“北宋缺将”的内在原因。每一篇文章依然好看,论证依然有理有据,视角依然独特犀利。 这样的风格,可以说贯穿始终。这样一部历史书,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猎奇的新鲜感,更有获取知识的乐趣和不由自主的思考,是很负责的“以史为鉴”。 真的会这么好吗?那就翻开书吧。 马服君赵奢 |“阏与之战”被人忽略的精妙 公元前270年,秦国和赵国在阏与(今山西和顺)狠掐了一架,史称阏与之战。 说起这一战,在当时可是意义非凡:“战国七雄”之中,齐国刚被燕国狠揍,元气还没恢复,楚国则被秦昭襄王涮成渣,至于韩国、魏国早已献出膝盖,只有秦国、赵国建制比较完善,实力属于领头大哥级别的。所以,俩大哥的掐架,那绝对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 一、秦赵易地 俩大哥为啥要掐这一架呢?这就要说一下秦赵易地这事了。 渑池之会后,老秦、老赵一度进入了相安无事的蜜月期,时间长达十年。到了公元前270年,老秦对老赵说:“你们老赵家占着我们老秦家的焦、黎、牛狐等地,而我们老秦家则占着你们老赵家的蔺地、离石、祁地,要不我们交换一下,怎么样?” 对于这个提议,软了十几年的赵惠文王一反常态,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不但如此,他还送公子郚去秦国当了人质。老秦一看,老赵家诚意满满,便率先把蔺地、离石、祁地归还了赵国,同时派人去老赵家要自己的地。 可是,秦国使者到了赵国后发现自己被涮了:赵惠文王玩起了“躲猫猫”,始终没有露面,还派人传话说:“蔺地、离石、祁地距离赵国中心太远,要回来我也守不住,这都是大臣们自作主张,跟我没关系。谁让你来的,你找谁吧!” 啥叫赤裸裸的耍流氓?赵惠文王就是。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秦昭襄王就活活“玩”死了楚怀王,为自己赢得了“战国第一老流氓”的绰号,可没成想当了一辈子流氓,到头来反被人给耍了。这种玩法对于秦昭襄王来说,简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爱玩“心跳”的赵奢 既然不能忍,那就拿起手中的刀——开练。 秦国派出十几万大军“复仇”,攻占了赵国要地阏与。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大军不全是秦军,还裹挟着一部分韩军。这也好理解,面对秦军压境,“七雄”之中最弱的小韩,直接选择放弃反抗,转头当起了“带路党”。 秦军领队的将领叫胡阳,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据说是“战神”白起的弟子,曾在华阳之战中崭露锋芒,成为继白起之后的一颗新星。 秦赵接壤的地方不少,能攻击的位置也不少,可是选择阏与就是一步狠棋了。如果秦军能够攻下阏与并长期占据,那么赵国就会被一分为二,老赵家就进入灭亡倒计时了。 虽然明知道阏与的战略位置很重要,但赵国朝堂上依然就是否救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保守派认为:阏与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谁占了先手,修筑了壁垒,居高临下,谁就有优势。秦军来势汹汹,不好对付,与其救援阏与,不如全力收缩防线。持这一观点的不但人多,而且权重,大名鼎鼎的廉颇、乐乘就在此列。救援派则认为:必须救,如果不救,老赵家以后就只能喝西北风了。这一派的代表是赵奢。 最终,赵惠文王决定救援阏与。既然是必须救,那就赵奢你去。 其实,赵奢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他虽然很有才干,但在此之前主管赵国赋税,并没有独立指挥过大规模的军队作战。不过,在这风口浪尖上,只能是“谁提意见谁办事”,合适与否并不重要。 这种事搁在一般人身上,估计心脏都承受不了,可是赵奢,他就善于玩“心跳”。 三、阏与之战 赵奢领兵出发了,这是一场连老将廉颇都没把握打赢的恶仗。只见赵奢率部出赵国都城邯郸三十里就安营扎寨了,每天只是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屏障,一副加强防守、防止秦军攻打邯郸的姿态。 于是,嚣张的秦军将领胡阳率军离开阏与,驻扎在武安西面,击鼓呐喊,耀武扬威。秦军本就战力强悍,加上胡阳这样的悍将指挥,拼命的架势十足。 可不管老秦家如何问候老赵家祖宗八代,对面的赵奢就是不为所动,继续增设营垒。 双方进入“冷战”对峙状态,持续了二十八天之久。胡阳终于坐不住了——他的战略目标是阏与,可不是跟赵奢在这干耗。 其实,在这二十八天里,赵奢并不只是修筑工事。对面大军不是秦、韩联军吗?赵奢便派自己手下打扮成韩军,时不时在秦军附近冒个头,偷个白菜、拔个萝卜啥的。 要说秦、韩之间没有嫌隙,鬼才相信。那些年,小韩可被老秦欺负惨了,现在之所以跟着老秦,完全是被打服的,没有仇恨情绪是不可能的——万一老秦来个假途灭虢呢? 当然,胡阳也会想:不可百分之百信任小韩,要防着对方反水。于是,胡阳便分派了一部分军队,监视和提防着韩军。 表面上,赵奢还是一如既往地“装死”。此情此景,在胡阳看来,赵奢就是一枚“怂蛋”,既然如此,那就直奔自己的战略目标,留赵奢在这里喝风好了。 可是,秦军刚一开拔,赵奢和他的军队便立刻出发,两天一夜急行军,迅速赶到了阏与战场。而此时的秦军,还沉浸在拿下阏与、建功立业的美梦之中。 到了阏与,赵奢发现自己的“骄敌计划”实施得太完美了:秦军只顾着围城,完全没有提防赵军的到来,连附近的战略高地都没有提前占领。 这时,一个叫许历的基层士兵跑过来跟赵奢提建议:“北山高地是个好地方,我们只要抢先占领,秦军的一举一动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赵奢一看:“好主意,给你一万人,你去办!” 派一万人守一个山包——赵奢下手就是狠!而正是这一招,成了压死胡阳的最后一根稻草。眼看高地被占,胡阳也派重兵去抢。结果不过是,山上少了几块石头,山下却多了一堆尸体——基本都是秦军士兵。至此,秦军的失败已经注定了。 这一战,秦军直接损失八万人。主将胡阳,从此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战后,赵奢因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人们便称他的儿子赵括为“马服子”。也因此,赵奢的后世子孙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汉族中的“马”姓即来源于此。 结语 读战国中后期的这段历史,基本都是秦国在欺负人,尤其是对于楚怀王这种老实人,那真是往死里欺负。可是从秦赵易地到阏与之战,从政治到军事,秦国真的是被赵国结结实实涮了一把。 尤其在阏与之战中,赵奢不但把“骄敌计”运用到了极致,而且在关键时刻敢于下死手、狠手,更能不犯糊涂,从谏如流,论名将风采,赵奢绝对是独一档。如果赵奢多活几年,长平之战或许就是另外一种结局,战国的最终格局或许也会有所不同。 1.公号粉丝多,作者人脉广。 “朝文社”现有粉丝50万+,单篇阅读量3万+,另有头条号、百家号、抖音等全网粉丝超1000万。图文、音频、短视频……各类受众全覆盖! 历史类大号“历史教师王汉周”“看鉴”主笔都是朝文社主笔张嵚的朋友,图书上市后会协助宣传推广。 2.内容全面,有趣有料。 关于事业: 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的刘邦,靠什么在51岁逆袭汉王? 汉庭宫心计:隐忍7年,从不争宠,邓绥靠什么扳倒皇后? 关于谋略: 阏与之战:“勇”的表象下隐藏着一系列“谋”的精妙 彭城之战 : 西楚霸王的神级操作 盱眙之战 : 一壶尿、两封信,臧质智怼拓跋焘 关于兴亡: 一个极品奸臣之死,为何加速了唐朝的衰败? 曾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何没有位列“战国七雄”? 关于人心: 刘邦杀绝异姓诸侯王,为何唯独不动吴芮? 朱元璋KO陈友谅揭示的命运逻辑:正能量秒杀厚黑学 从上古到晚清,从平民到皇帝,一本书读懂上下5000年历史,教你打通古今、洞察人性,掌握中国人的生存法则。 3.读者广泛,市场刚需。 适合家庭读:学生看,有故事有考点有志向;大人看,有常识有深度不焦虑。 适合职场读:基层中层,读历史悟人性,学做事学管人,实现职场跃迁; 高层老板,学刘邦、刘秀的大格局、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