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精)

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精)
作者: 王攀
出版社: 海洋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强海国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传记)(精)
ISBN: 978750279766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章 烽火家国 1934年,抗*的烽火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整整燃 烧了3年。 连年的自然灾害、*阀混战已经令这片国土支离 破碎、民不聊生,而“九一八”事变、《塘沽协定》 的签署,*让这个**的命运再度陷入了低谷,茫茫 中难以看见出路。 就在这一年,在南京市评事街147号的一所宅院 里,一对名叫金庆生和刘如琳的年轻夫妇迎来了自己 的第5个孩子。 这**是公历的11月29*,农历的十月二十三* ,在当年发行的黄历上,可以看到“阵阵朔风透窗前 ,吹动松柏枝叶残”的点评之语,似乎和这个**的 极其混乱恍惚的状态相吻合。 但中国人的脊梁和信念终究没有被惨痛的现实完 全压垮。尽管之前已经将3个男孩和1个女孩抚育长大 ,但新生的男婴仍然给金家带来了新的欢乐。自豪的 金庆生给自己的儿子取名“翔龙”,小名则叫“联运 ”。 究竟为什么给孩子取这样的小名,人们的记忆多 少有些漫漶不清了。也许是父亲为了纪念自己曾连续 打赢几场牌,希望儿子能够继续“连赢”人生;但大 伙们猜测*可能的一个原因,则是为了纪念全长达到 1009千米的南北大干线津浦铁路与京奉、胶济、沪宁 、沪杭等线路开展联运这一重要事件。 津浦铁路是一条将华北经济中心天津和首都南京 以及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沿线冀鲁苏皖四省广大腹地 连接起来的重要铁路,联运让这条线路与其他铁路形 成了新的交通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煤矿的生产, 以面粉工业为代表的新式工业部门的出现和商业中心 的重建,也给当时的中国增添了难得的兴旺景象。以 “联运”命名初生婴儿,寄托的是一个年轻人在** 危机四伏的时候,对自己祖国尽快实现富强的良好祝 愿。 事实上,无论是大名“翔龙”还是小名“联运” ,同样还寄托着对家世振兴的殷切期待。 金家的祖辈靠经营南北货商铺,到了金庆生父亲 那一辈,金家已经成为评事街附近闻名的大户人家。 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清**被迫签署《中英南京条 约》,尽管南京并不在五口通商城市之列,但来自西 方的经济冲击也毫不留情地涌入了这座城市。金家的 南北货商铺逐渐变成了以洋火、洋钉、洋油等进口工 业制品为主打的“五洋店”,在继续维持家计的同时 ,整个家族的眼界也逐步打开,“开放、求新、求变 ”的思潮改变着金庆生和他的家庭,让他对开辟新的 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时的南京,也早就不再是“吴宫花*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的金陵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 深还过女墙来”的景象,也已经多半停留在发黄的古 卷之**人追思。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此时的南京 还没有直接遭遇战争的侵扰,到1934年,江边马路、 国府路东箭道、云南路、建康路、中央路等干道陆续 建成,*宽路幅达40米,特别是以中山大道为代表的 宽阔林荫道与沿途众多形形色色的近代建筑,形成今 天南京旧城的总体格局;环顾整座城市,五年前落成 的中山陵四周,新栽的树木刚刚成荫,陈品善设计的 ***官邸已经完工,可以提供洁净自来水的水厂则 已经运转了整整一年时间——不论是“训政肇端,首 重建设,矧在首都,四方是则”的国民**命令,还 是《规划首都都市区图案大纲*案》提出的“不仅需 要现代化的建筑安置**办公,而且需要新的街道、 供水、交通设施、公园、林荫道以及其他与20世纪城 市相关的设施”,都显示着这座城市似乎还有巨大的 潜力可以挖掘,进而在中国的版图中扮演起顶梁柱的 城市角色。 *此鼓舞的金庆生把目光投入到祖业中的“洋油 ”一项。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