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作者: (明)佚名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52
折扣购买: 三十六计
ISBN: 9787505754164

作者简介

作者已无法考证。“三十六计”一语,目前可考至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载:“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但具体是哪三十六策又未言明。到了宋代惠洪那里,他在《冷斋夜话·卷九》中直接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亦未言明哪三十六计。及至明末清初,有有心人采集群书,才编成这部《三十六计》,风靡至今,成为一部经典。

内容简介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 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 ,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如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 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 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 。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 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 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 :“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 《损》推演。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 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 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 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 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 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 。(《韩非子·内储说下》) 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 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 ,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 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长短经·格形》)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 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 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篇》)兵书论 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 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 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 内政,实而备之;(《史记·管晏列传》)孙膑 于马陵道伏击庞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 匈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按语 1.原汁原味读经典,完整保留原本“按语”,让理解无障碍。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结晶,谋略制胜必读经典,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均可化而用之。 3.为适应成人读者需求而整理的版本,注重原典,不做延伸解读,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理解、思考和学以致用。 4.新增足本刘伯温《百战奇略》、蔡锷《曾胡治兵语录》两部经典,各行各业仍有极大借鉴价值。 5.本书按“原序”所言“每六计为一套”的体例进行重新编排,版式疏朗新颖,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6.内文特采用轻型纸,封面追求磨砂感,印刷精美,外出携带方便,是阅读和收藏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