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名青年班主任谈专业成长
作者简介
张万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主讲专家。担任班主任达26年。近年间,主编或编著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新课标德育资料库》《教师专业成长伪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专业发展梦之旅——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精妙小语》,并约请郑学志共同主编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6本)和《班主任成功秘诀丛书》(6本)等书。开创了网络招收徒弟的先河,被誉为“网星”“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 《人民教育》《教育文摘周报》《现代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报刊对其做了专题介绍。《教育先锋者档案(教师版)》《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优秀的人生导师一著名班主任是这样炼成的》等书对其做了系统报道。
内容简介
(1)思考“学生”。作为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找到管理学生的方 法。所以,开始工作之前,你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思考:他是谁 ?来自哪里?有什么特点?会出现什么问题? 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向圣人孔子学习。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 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退缩),故进之;由也兼人(好勇 过人),故退之。” 孔子对学生多么了解啊!子路好勇过人,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告 诉他,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就去行动呢?要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而 冉求是一个犹豫退缩的人,于是孔子鼓励他“立刻行动”。孔子真正做到 了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每个学生的透彻了解。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更不会有 两个完全相同的班级。所以,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你的思考,你必须对自 己的学生进行思考,了解“这一个”“那一个”“每一个”。 有些老教师会问:我自己积累的经验可以用吗?当然可以,但是要结 合现实情况有选择地用。因为学生是不断成长的,每天都在变化之中,以 往的经验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学生,昨天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今天的问题,所 以班主任的思考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伴随着教育的全过程的。 还记得1985年我初登讲台的时候,和学生很亲近,学生说:“老师, 你好漂亮!”这个“好”字,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好”是形容词,在这 里做程度副词用,符合语法规范吗?到了1988年,港台电视剧越来越多, 我才明白,原来港台影视作品里年轻人都是这样说话的,“你好漂亮,你 好好漂亮。”我刚刚明白了“好”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口 头禅换了,换成了“哇塞”这些惊叹词语了,原来港台的又一股风吹过来 了。再后来呢?网络语言流行开来了,有一天我拿着东西上楼,一个学生 跑过来问:“老师,你拿的什么东东?给偶看看哦!”从这些流行语可以 知道,学生永远是与时俱进的,如果班主任不研究今天的学生,就不能与 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思考“自己”。教育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工作,教师的性格、习惯 、学养、追求等都会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 此,要取得教育的成功,教师必须了解自己: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我 的目的是什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还记得初为人 师的那几年,学生和我的关系很亲近,总是围着我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 但我很羡慕老教师,羡慕他们的从容淡定,羡慕他们的“不怒自威”。怎 样使自己更有“威严”呢?我开始模仿老教师,我发现很多老教师都留着 短发,穿着单色的衣服,我认为那才显得庄重,于是我也剪短了头发,穿 上单色的衣服。结果呢?装出来的老成持重根本没有用,学生依然围着我 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就这样,我非常苦恼地走过了 自己的青春年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边变得安静了,没有了前呼后拥,学 生见到我只剩下两句话:“老师好!”“老师再见。”面对这礼貌周全的 问候,我感到些许失落。怎么办呢?山不过来,我过去好了。于是我寻找 走近学生的机会。有一天,一群学生围成一圈踢毽子,我“欣然前往”, 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一起踢。”话音刚落,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垂手而 立说:“老师,您请。”为了使他们放松心情,我说:“你们放松点,我 水平很高的。”学生说:“我们挺放松的,您先踢。”说着,把毽子扔给 了我。我拿起毽子踢了出去,结果呢?同学们身子一闪,毽子落了地。毽 子落在地上,也砸在我的心上,促使我思考了很多,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道 理:我现在的年龄和学生家长的年龄差不多,学生对我尊重有余,亲近不 足,这是在情理之中的。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阶段都有 属于这个阶段的特点,年轻教师富有热情,充满朝气,很容易走近学生, 赢得学生的理解;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 ;老教师呢,满头白发,和蔼亲切,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所以,最重 要的不是仰视别人,而是反观自已,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思考时代。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教育的对象、目标和面临的 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法 ,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总归一句话,任何脱离时代要求的教育都不会取 得成功。 班主任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己为本、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教育 的成功。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