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测解密/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

深海探测解密/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
作者: 王连河|主编:张德荣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1.20
折扣购买: 深海探测解密/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
ISBN: 978755343215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这种假说遭到了许多附学家的反对。有人曾计率 过,要使地球上的物体飞离,其自转速度应是目前地 球自转速度的1 7倍,也,就是说一昼夜不得长于1小 时25分,这显然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还有的人认为, 若月球从地球上飞出,则月球的运行轨道应在地球赤 道的上空,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 太平洋是由另一颗地球的卫星(其直径比月球大 两倍)**地面造成的。这颗卫星冲开了大陆的硅铝 层外壳,而形成巨大的陨石谷,它还可能深入地球内 核,引发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其结果不仅形成了 太平洋,而且又使其他陆壳也破裂张开,形成了大西 洋等大洋。 随着宇航科学的发展,这个学说的研究又重新兴 盛起来了。然而,人们还是特别怀疑偶然的碰撞是否 能形成占地球表面积1/3的巨大太平洋盆地。因为, 无论是地球上的陨石坑还是月球上的陨石坑,其规模 都是很小的。 地球上原先有一块庞大的原始陆地,被广袤的海 洋所围绕。后来,这块大陆分裂开,像浮在水上的冰 块,不断漂移,越漂越远。终于,美洲脱离了非洲和 欧洲,中间留下的空隙就变成了大西洋。非洲有一半 脱离了亚洲,在漂移过程中,它的南端略有移动,渐 渐与南亚次大陆分开,印度洋诞生了。 还有两块比较小的陆地离开了亚洲和非洲,向南 漂去,这就是大洋洲和南极洲。随着大西洋和印度洋 的诞生,原来的海洋缩小了,变成了**的太平洋。 洋底地壳有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地幔里的物质 不断从大洋中脊上的裂谷里涌出,冷凝和充填在中脊 的断裂处,从而形成新的洋底。新海底不断扩张,把 年老的海底向两侧排挤,当被挤到海沟区时,它们便 沉入地幔。据计算,海底扩张速度每年有几厘米,* 快每年可达0.16米。这就使得海底每隔3亿年至4亿 年便*新一次。这些被深海钻探资料所证实,也可从 洋脊两侧岩石的磁性上得到证明。 **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亚欧板块、美 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印度洋 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很像 漂浮在地幔上的木筏,在不断地进行相对的水平运动 ,当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运动时,板块的边沿便向下 俯j中进入地幔;地幔把俯j中进来的地壳加温、加压 和熔化,再运向大洋海岭的底部,然后再上升出来。 这恰恰与“海底扩张说”相吻合,在地幔的相对运动 中大陆确实被漂移了,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形成了 **地球上海陆分布的面貌。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或 者说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方?只有当太阳系起源问 题得到解决了,地球的起源问题、地球上的海洋起源 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海底地形指海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的表面形态 。海底地形是复杂多样的,其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陆 地。 海洋底部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 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辽阔的深海平原。世界大 洋的大体结构通常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 脊三大基本单位。 大洋盆地是在世界大洋中面积*大的地貌单元, 其深度大致介于4000米至6000米之间,占海洋总面积 的45%左右。由于海岭、海隆及群岛的分隔,大洋盆 地被分成近百个独立的洋盆。P8-12